2)第41章 鉴定_首富从90年代捡漏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职工作是湖海大学的客座教授。

  华夏两大博物馆联盟,分别是南方博物馆,北方博物馆。

  二者以中央那条横亘东西的大江为界。

  李莫若在学界和古玩鉴定领域,都有绝对的权威。

  南方博物馆正在进行西南墓葬开发修复工作,这件事正是李莫若牵头的。

  真正的实用派学术巨头。

  江河市博物院的院长,就是李莫若曾经的学生。

  他的重量可想而知。

  别看今天到场的人皆有分量,但最后怎么抉择,都要以李莫若的话为指导。

  要是李莫若点头,认定三彩瓷是真品,那么大家当然会各自付诸努力,将宝贝纳入己方阵营。

  谁不想拿到手啊。有这样一件三彩瓷,那得多气派?格调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

  但是唯一的缺陷在于,这是冥器,不适合当摆件。

  李老板想法是,三彩瓷可以不要,那件有郑板桥真迹的屏风一定得拿到手。

  电视台主任在电报中,将屏风描绘得栩栩如生,大加褒扬,并声称该物就是为自己而准备,其它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配。

  他也是这样认为的。

  厂长当然抱有私心,只要是真品,他花费大代价都得拿下,听说在国外很值钱。

  博物馆方面,当然纯属事业想法,想将这件藏品留在江河市博物馆,供后代子子孙孙参观前人的智慧。

  可以说是各怀目的。

  李莫若靠近最左边的一张高台,动手之前,礼貌性得询问一番:“年轻人,是否开始鉴定?”

  老人很平淡,并没有太大波澜,仿佛在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他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好歹是南方博物院的特聘专家,平时的行程,除了大学学术交流会议,就是各种墓葬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以及国宝鉴定。

  唐三彩他也见过几好几次。

  “李教授真是专业,还戴手套。”

  “当然得戴手套,这种古董稍微一碰,加快腐蚀,影响观赏性,价值是会大打折扣的。”

  “期待李教授为我们鉴宝。”

  “李先生在三江市出差,恰好有空,要不然还真不好请到。”

  厂长纳闷:“李先生平时搞不搞收藏?还是一门心思为国家鉴宝?”

  “您老人家渠道多见识广,这件东西就让给我们吧。”

  “主任,赶紧把红盖头掀了,又不是大姑娘坐红花轿,头一回。”

  交易前的鉴定工作都还尚未开始,大家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见三彩瓷的真面目。

  李莫若还是在询问周阳的意思。

  “可以开始鉴定了吗?”

  厂长道:“小周,开始吧,再等太阳下山了,黄花菜都凉了。”

  周阳望了眼窗外,想着还得等那位值班大爷。

  “开始吧。”

  他不打算扫大家雅兴。

  从砚台开始,到屏风,再到最后的压轴三彩瓷。

  值班大爷应该赶得回来吧?

  李莫若轻轻自下而上揭开第一块神秘面纱,露出那只方石。

  只见他从上衣兜里取出一只放大镜,便对着石头端详起来,将正面观看详尽,又观看背面,最后再观察几个侧面。

  最后,他轻轻放下石头,头偏向下方众人:“这是一块砚。”

  “端砚。”

  听到这,厂长瞬间失去兴趣。

  砚台用来干嘛的?磨墨的。

  文人的东西,他最不感兴趣。

  拿来当板砖砸人都嫌小了。

  就算是有名气的端砚又如何?不顶用。

  博物馆方面也没有波澜,他们的兴致在三彩瓷上。

  李老板和董万平双方都很积极。

  “李先生,能详尽一点吗?”

  “对啊李先生,这砚如何,价值多少?”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