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一章 心腹大患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荷兰人,更加不了解日本,琉球是什么情况,国家有多大,自然是用自己明白的思维去理解。而且,他之前收了陈齐策的好处,也得替对方说些好话,只要不是欺瞒孙可望就可以了。

  要知道,王自奇这个位置的人,只要稍微换一种说法,就算是一个意思,在孙可望这里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这点差异,足以影响陈齐策的前程。

  孙可望听罢,在屋中左右踱步起来。李定国和郑成功的种种,无非就是在为将来的反目做准备,特别是郑成功,他目前占据的土地还是不足,大军急剧扩张之后粮草问题更加严重。所以孙可望有理由怀疑,两人之间的纠纷是做给自己看的。

  李定国学着孙可望,在珠江流域,赣南,闽南等地推广营庄制度,现如今在不扰民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兵源和粮草,一般的徭役征发则是官方提供口粮。

  赣江流域,鄱阳湖平原,湘江流域,洞庭湖平原,明末的主要粮食产地都在孙可望手里,他占领的土地大多是山野,海上贸易和武器局,工坊又不在自己手中,虽然在科学院的推广下,玉米种植愈发广泛,山野之地的农耕情况有所改善,但远没有孙可望那么富裕。

  孙可望在云贵的营庄几乎占据了两省的所有耕地,湖南广西,又占地三四成,如今的江西和湖北,比例要小些,勉强三成,营庄总数扩张到了近千个,占据耕地三十余万顷,也就是三千多万亩,供养新旧军户三十余万户,还有更大数目的,成分各异的农户也委身于营庄中。

  这一拥有四百余万人口,几乎占了西南七省一半的新生力量是孙可望权势的根本依仗,既是他创造的,也是他依靠的,所谓的乡绅宗族,原本的社会关系都会在其中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被武装起来的营庄。

  当然,除了营庄之中的军户,农户以外,在工坊和配给站的发展壮大下,南明诸军的控制区内,商业逐渐繁荣,不少没有配给站的地方,也有商人从工坊中进货,拉去售卖,绝大部分人口都已经和这一体系牵扯在了一起。

  “让陈齐策和陈少川都继续想办法,否则郑成功日后必然是一个难缠的对手。陈齐策的船队可以适当扩张一下,必要的时候给陈少川提供军力支援。”孙可望过了好一阵,才终于开口。“至于晋王那边,孤会再派几个得力的人到广州的。”

  “是,国主!”

  王自奇只是军情司的负责人,孙可望自然不会什么都和他说。对付李定国也自然不能用太“实”的办法,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扑。

  相反,只要不涉及到军队和直接供给军队的钱粮,安排钱庄之类的金融手段,李定国和他的部将们大都不会重视,甚至是完全不当一回事。

  毕竟,对于这群农民出身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