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三个思路_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号,经过这些天的改进,已经成功发电了。”

  王高看向这个最有天赋的学生:“阿衡,祝融一号的持续运行情况如何?”

  “老师,这是近期的实验记录。”张衡将生物电脑递给他,然后解释道:

  “我们改进了初版设计,现在已经可以长期安全运行了,不过战斗状态下的测试,暂时没有条件进行。”

  经过多次改进的祝融一号核裂变反应堆,技术确实相对成熟了很多。

  王高和张衡等人一开始研究的时候,是直接全身覆盖武装色,硬抗着核辐射,进行的相关研究。

  这也是蓝海星的先天优势之一,武装色可以硬抗核辐射,导致很多看似危险的操作,可以用人员硬来。

  比如初期的反应堆,要更换燃料棒,或者燃料棒出现过热熔化之类,都是人员手动排障的。

  如果没有武装色覆盖,就算是穿铅复合板的防护服,在反应堆的核心区,都很难保证安全。

  祝融一号核裂变反应堆的内部设计,由含铀235量%的燃料棒、石墨缓释巢、N硅热能循环管道、热电发电机、应急中止巢、散热器、N硅N氢复合保护层组成。

  之所以选择%的铀235燃料棒,而不是他前世的4%铀235燃料棒。

  一开始王高也有些经验主义了,选择了4%浓度的燃料棒,结果核反应非常缓慢,达不到预想之中的热产出。

  后来经过重新调整测试,他发现蓝海星的物理规则,和前世存在一些细小的差别,铀235燃料棒的最佳浓度,应该维持在%左右,才可以达到高反应效率,又符合安全要求。

  而由于拥有中子物质,让核裂变反应堆中的相关零部件材料,有非常多选择。

  由N硅组成的热能循环管道,内部充斥着N钠粒子,作为热能交换的中间介质。

  而热电发电机系统,其技术来源于空岛贝中的热贝、吸能贝,热电转化效率高达%。

  通过二级热能循环回路的设计,可以将热电转化效率,堆高到%左右的极限。

  王高看完实验测试数据,点了点头:“非常不错,祝融一号的发电功率已经达到500兆瓦,而且体积也符合要求了。”

  “我估计再仔细调整几个月,就可以投入量产了。”张衡对此信心满满。

  祝融一号核裂变反应堆的参数大概是:长度16米、宽度8米、高度8米。

  采用模块化设计,看起来就如同两个拼接在一起的金属正方体。

  对于体型庞大的群星级而言,安置3台祝融一号,形成1500兆瓦的最大输出功率,基本可以可以满足使用了。

  毕竟群星级拥有浮云气囊这种可以产生反重力的特殊技术,并不需要使用低效率的化学推进,电能的利用率也会高很多。

  3台祝融一号,其中1台作为飞行动力、1台作为辅助动力和备用、1台作为激光炮的能量供应。

  激光炮技术也是来源于空岛贝中的激光贝。

  而方舟箴言原设计中的螺旋桨、船桨,也被王高取消了,改用排击贝衍生出来的动能发动机。

  动能发动机利用核反应堆供应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变成为动能,不过这需要储备一定的液氮,作为动能发动机的工作介质。

  群星级的船体尺寸,大致参数是:

  长度510米、宽度90米、高度120米,自重万吨,最大载重万吨。

  配备3台祝融一号核裂变反应堆,最大输出功率1500兆瓦。

  激光炮8门、240毫米舰炮8门、30毫米防空炮30门、240毫米8管火箭炮4门,另有轰炸型炸弹,弹药全面列装金属氢(炸药岩)战斗部。

  战舰的龙骨和外壳,都采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强度堪比制造历史正文的永恒岩,而且具备记忆合金的特性。

  未来会考虑进一步升级改造,比如增加电磁炮、导弹之类,这些武器的技术,当前还没有完全成熟,才没有上舰。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