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七章 正式化_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来开创帝国的。

  这个根本内核,必须从一开始就确定,免得以后要对于内部进行二次肃清,那反而更加麻烦。

  确定了侧军制之后。

  郑森开始了土地问题的提案。

  谷介/span“现在农田的亩产低下,我粗略看了一下岛上的人口结构,从事农业的人口大概在6300人左右,而岛上最多只能开垦万亩。”

  “因此我决定,每人分配10亩耕地,粮税的比例设定一亩一公斤。”

  翻着小册子的顾元钊,直接蒙圈了,他着急的提醒道:“总督大人,一亩一公斤?这个税收我们吃什么?”

  其他人也看完了小册子上的亩、公斤之类,和现在的单位,进行了一番换算后,也同样懵逼了。

  “鼠目寸光。”郑森冷哼一声。

  众人瞬间如堕冰窟,又不由自主的回想起,被生死符折磨的感受,身体开始微微发颤着。

  “现在仓库里面还堆积着八万四千石粮草,就算是我们不耕田,也可以维持一年半左右,我一亩收一公斤,你们以为总督府就没有粮食了?”

  郑森接着公布了第三项制度,即专卖制度。

  规定境内的一切商品,只能由总督府专卖,其他人未经允许,私下贩卖商品,将触犯非法经商罪。

  他不需要向农民收重税,同样可以让农民心甘情愿的卖出粮食,还要对总督府感恩戴德。

  直接控制食盐、布匹、铁器,就基本足以了,盐是必需品、布是保暖的、铁器是工具,农民只能向总督府购买。

  而他们只能通过出售粮食,获得相应的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购买必需的物资。

  强制收农税,那是最笨的办法。

  听到这里,读过一些书的顾元钊,才知道郑森的全盘打算,通过这种方式,确实可以让农民出手多余的粮食。

  以每人10亩来计算,理想情况下,一年可以生产1000公斤干稻谷(早稻),以及500斤蚕豆(秋种)。

  而就算是每个人农民都是大肚汉,每年每人最多吃400公斤稻谷,平均应该在300公斤左右(单纯吃粮食的情况下)。

  在这个计算公式中,农民人均富余700公斤稻谷、500公斤蚕豆。

  考虑到天灾人祸,农民至少会库存一年的粮食。

  加上自然因素导致的粮食减产,郑森设定的农民人均年粮食富余量,大概在300~500公斤(包含蚕豆)。

  在一部分富余量,就是可以通过商品交换,从农民手上收购上来,通过工业农业的剪刀差,既保证了农民的温饱和低税收,又让工业很多稳定的订单,以及获得大量的粮食,作为社会压舱石。

  当然,郑森也考虑到了天灾连续出现的情况,这就需要庞大的战略储备库,以及广阔的粮食产地,和便利交通补给线。

  不过当前,人革联只占据胡逗洲一个地方,考虑的事情,只能局限于江南附近。

  他和白玉楼、唐菲林等人,早就完善田亩法、农税法、工商管理法、公企法,加上彻军制,几乎是环环相扣的管理系统。

  除了制度、经济的转变,郑森对于军事也异常重视,他知道胡逗洲被攻占的事情,迟早要暴露。

  到时候他们将面对海沙帮的拼命反扑。

  因此战兵人数被提升到1200人,这几乎是胡逗洲的人力极限状态了。

  不过因祸得福,随着这几年的天灾人祸,岛上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为主,老弱病残没有那么多。

  白玉楼已经准备好了整军计划,但他并没有太过于依赖这些新兵蛋子,而且海沙帮也不是正规军,只是一群江湖草莽,他有信心可以解决对方。

  而且人革联接下来,肯定要向太湖、舟山群岛等地区扩张,增加控制区的战略纵深,也是为了增强抵抗天灾人祸的抗性。

  翻天覆地的改变,伴随着旭日东升,在这一片热土上轰轰烈烈的开启。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