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八章 针锋相对_大国空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六零一所和六一一所都下达了研制第四代重型空优战斗机的任务。

  这就是后来的七一八工程,歼二零战斗机项目。

  六一一所和六零一所将展开竞争,谁设计的战机方案能够获胜,谁就能得到空军四代机订单并获得歼二零这个正式户口。

  六一一所由于人手比较紧张,所以只是抽调了少部分技术人员,进行前期预研。

  而六零一所则是人手比较多,所以在九八年开始就全面的投入了四代机研制。而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李添专家就带领团队,进行了隐身战斗机的研究。

  其实歼八IIACT技术验证机,也有为四代机探索三面翼布局和电传,航电系统的意味。

  在二零零一年,六零一所的三面翼四代机方案,还获得了科工委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呢。

  只不过现在,六零一所为了PK掉六一一所的重歼方案,就把原本是四代机的初步设计,拿来改了改,就做成这了矛隼重型歼击机方案。

  这是因为这样的三面翼设计方案,在所有的方案当中,机动性是最好的,而六零一所又非常信奉苏霍伊设计局的机动性至上的理论。

  真正的四代机竞标,还要过好几年呢,得到二零零七年去了。

  而最终六零一所在四代机竞标中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走偏了方向,四代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隐身性能,还有就是超级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机动性也是要强调超音速机动性。

  四代机可不是像三代机那样,还是玩近距格斗那一套,而是超视距空战,利用隐身优势,提前发现敌人,提前开火,打了就走,绝不会纠缠。

  所以即便是机动性不怎么样的F35肥电战斗机,由于隐身性能好,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强,也能轻松的把机动性非常强大的欧洲双风打个十八比零,十九比零的空战结果。

  这是因为F35战斗机拥有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可以说这架隐身战斗机能够做到全向感知,它的机身上有先进的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可以探测到前后左右上下,三百六十度方向,九十公里以内的目标,通过这套系统获取的图像,可以投射到先进的数字化头盔瞄准具上,也可以投射到战斗机的衍射平显上,可以让飞行员看透整个战场。

  这仅仅是红外光电系统,它可以不开雷达的情况下,做到全向探测,还有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更是让F35战斗机占尽优势,它能够发现二百公里外的三代机,而凭借隐身优势,三代机就算有先进的相控阵雷达,也只能在三十公里以内才可以看到它。

  所以四代机最重要的已经不是三代机强调的亚跨音速,中低空的机动性了,而是隐身第一,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第二,超音速机动性第三,超音速巡航第四。

  所以六零一所开始就错了,他们还是学习了苏霍伊那一套,认为四代机的性能最重要的是机动性,只要机动性优越,在近距缠斗中能压制对手,再配合先进的航电系统,这样的战机就能在空战中获胜。

  三面翼虽然机动性好,但是阻力也很大,所以对发动机的推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要减小阻力机头还不能太粗,但是机头小了,雷达就要小,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就会减弱。

  这些缺点,孙总师当然不会说出来。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