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阴云密布思危亡_仙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少年也不推辞,朝着卫无疆恭敬地施了一礼,肃声说道:“我观秦军此若攻赵,必败无疑!”

  此言一出,除了卫无疆以外,尽皆动容。

  少年面不改色地继续说道:“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的失败后,军队士卒损失近四十万人。在秦国为兵卒征伐之时,在下曾经对秦赵部署多有探察,据我所知,如今赵国可作战的军队可分为这几部分,”自怀中掏出一张泛黄发霉的战果形势草图来铺在案几之上,手指着左上角示意说道:“代郡,雁门郡一线,守军防备匈奴及燕国,常备军约在五万人上下,战时可迅速扩编为十万人,晋阳(赵国旧都)守军是赵之右翼部队,是进攻秦侧翼的跳板也是赵国北方的重要门户,常备军约七万人左右。中牟守军,乃是赵之左翼抵御秦军的前哨和防备魏国的要塞,常备军不少于三万人。邯郸守军实乃赵国防御之重心,因邯郸地理位置,处于四战之地,兵家必争,常临战事,故又分武安守军、武城守军,三城互为犄角,总体上看来邯郸城池常备军应在十万人不等。”

  顿了顿,少年眼见众人都在洗耳恭听,并不以他资历浅薄,出身寒微而轻视,对自己分析的战国局势信心倍增:“邯郸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因此成为战事最频繁的城池之一,也是军事防御最完备的城池之一,因此城墙坚固,储备齐聚。论赵国地处太行山附近,国强兵盛,其军力为东方六国之首,独立抗衡秦军近百余年,而不显败绩。期间能臣、勇将、义士、名儒相约辈出。战国名将,秦赵平分秋色。值此危难亡国之际,在众将领的指挥下、赵国士兵的顽强抵抗下及赵国下民的舍身支援下众志成城,必将化解秦国连绵攻势。”

  赢子楚在赵国时间长久,又曾经作为监军督战秦军,心中自然明白其中关键,闻听此言,非但没有怪罪少年,反而有些赞赏羡慕地叹道:“贤弟手下真是人才济济啊!”

  旋即,赢子楚面色一整,说道:“不错!赵国民风慷慨尚武且重利,多侠义豪迈之士。由于赵长期处于战争期间,故赵民自幼就有习武之风,全民敬贤士、勇将,所以赵国各地都弥漫着英雄主义的气息。赵人重商而恶农作,多懒慢。赵兵以骁勇善战闻达于诸侯,尤其是赵武灵王改革之后,赵兵单兵格斗厮杀素质及军团协同作战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但赵兵作战不足之处也是不少,譬如:赵兵士气及作战意志的持续,更多的依靠领军将帅的支配作用。赵兵溃败也多是因为统兵主将战亡,致使军队混乱无序而败。故只要赵军保持指挥官的存续,基本上赵兵很少溃败、投降,战亡也是成建制的。再者,赵兵多尚侠义,军势也不稳定。”

  吕不韦亦感叹道:“我等虽然见识不凡,但终究对于其军事部署了解甚少,今王小兄为我等解惑迷津,当真犹如拨开云雾见月明啊!”

  他乃是大商巨贾,走南闯北,识见自然非凡:“秦赵武勇之所以闻达于诸侯,究有其因,赵国士卒临战对敌,豪勇而不惧危难,这是靠赵国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传统,历史积淀,然秦国士卒好战而嗜杀则是靠利诱,军功晋升制度。所谓燕赵之地自古多悲凉之士,古代其地几陷异族之手,其反抗之志却从未断绝,据此可见赵国所独有的、异于六国的气质,更加的悲壮血气、坚强不屈、团结一致!此番历长平之难后,赵王拒不履行割地求和,如今邯郸之危而犹思图强,不觉令人气志从升,战意昂然!”

  “看来此赵孝成王也非是等闲之人啊!”赢子楚感慨万千。

  吕不韦若有深意地望着依旧严肃恭敬侍立在卫无疆身后的少年,心中暗暗赞叹少年的沉着冷静,不骄不躁,开口叹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不知小兄弟姓名可否见告啊?”

  赢子楚亦说道:“我观小兄弟他日必将大放异彩,青史留名!”

  少年抬眼看了看卫无疆,得到同意之后,方才不卑不亢地施礼说道:“大秦频阳东乡人王翦见过诸位君上!”

  ……

  。VIP中文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