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白云观头上还有个晋祠_重生之隋朝藩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一座祠堂而使一条河水得名,晋祠名头之盛可见一斑。

  晋祠原本名为晋王祠,乃是为了祭奠古时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后而建立。杨谅从前也上山来到过这里,而且是常来。晋祠和白云观不同,晋祠的名头更老,历史也更悠久。白云观说起来也只是南北朝时期道教兴起,依山傍水仰仗着晋祠而建立。说起来早先白云观的不少香火还是由游晋祠的人来贡献的,还真是蹭了人家的热度呢。

  杨谅平日里来晋祠却和普通的文人墨客不同,晋祠本就有“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三个景色圣地,乃是文人墨客来之必赏的文思灵感来源。杨谅与之相差甚远。

  悬翁山顶晋祠祠堂后,一行人正在优哉游哉有一搭没一搭的闲逛起来。他们之中一位身着靛蓝色对襟窄袖长衫,衣襟和袖口处用宝蓝色的丝线绣着腾云祥纹,玄色的长裤扎在锦靴之中的年青公子哥在前面时不时回过头来和身后三人有说有笑。言谈举止仔细看来,露出一息得体的富贵气。

  身后的文士和中年道人漫不经心的四处观赏周边的美景。雨后初春的晋祠透着清新的泥土沉香。看得出,两人的神色没有大的起伏,但时不时的频频点头还是表示了对前面富贵公子哥的颇多赞许。

  祠堂后院有一片不小的祠堂,却是难老泉的活水引来这里,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片池塘。几人远远走来,池塘边的蛙叫声骤然停歇,然而此伏彼起,一行人身后的蛙声又起,远处更是一片一片的“呱呱呱”声络绎不绝。真个你方唱罢我上台。

  一行人正是杨谅徐茂公等人,几个人轻装简行上山散心。身后几个侍从侍卫还是寻常家丁仆人打扮。

  “独坐池塘如虎踞,柳烟树下养心精。”路过池塘,杨谅一打眼看见了趴在一张荷叶上的一只大蛤蟆,肚子一鼓一瘪的煞是有趣。想想自己从前见过的蛙类大多都是在餐桌上,平时寻常景点都见不到一只,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就吟来一首不知道是谁的诗。

  “春来吾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豪气干云的把后半句也顺嘴念了出来,杨谅顿觉不妥,想要收声却是已然来不及了。

  “好!好一个‘哪个虫儿敢作声’!汉王殿下好气魄!”魏徴在一旁连声称赞,徐茂公也在一旁不断地点头称是。杨谅没有太过理会身旁魏徴的捧哏行为,脸色不是太好看。

  作为一个曾经一步一个脚印摸爬滚打在宦海浮沉多年的老公务员,杨谅深知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该说就应该闭好自己的嘴。病从口入话从口出。自己是无心无意随口一说、随手抄袭。气势磅礴文采斐然自不必说,但若一不小心被有心人听去,那自己哪还了得?自己也是蠢,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五皇子殿下心怀凌云之志,有气吞山河之魄力?若没有还则罢了,可这晋祠游客众多人多眼杂,说不定就被有心人拿去大做文章。自己分明从前谨言慎行,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啊?杨谅心里提高了警惕,只怕自己随着生理年纪的变小,性情脾气也有向原本杨谅靠拢的趋势。若真是如此,历史上原本的杨谅八成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杨谅默默吐槽着自己。

  徐茂公魏徴看杨谅脸色变化,心知这是汉王殿下想到了什么事情。便住口不再多言。只是暗暗咀嚼着这半文半白的四言绝句,揣测杨谅的想法。

  想来这大隋五皇子志存高远,心思绝不仅仅在这并州一州之上。忍辱负重自污其名多年心性可见一斑,文采更是上佳,又从善如流礼贤下士。很明显,不断的在自己二人身边暗示自己的气魄心胸,这杨谅分明是在表示自己想要招揽自己兄弟二人为他帐下做事。然而自己两人早就闲云野鹤惯了,再加上外面豪杰英雄朋友也是数不胜数。若是日后想做一番大事,又何必和这汉王一同呢?只是恐怕这其中所牵扯的就不那么简单了。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