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6 【导演分代】_崛起大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导演。滕华弢从拍电视剧开始,渐渐转向电影,一部《蜗居》红透半边天,后来的《失恋33天》更是铸造了票房黑马。

  在电视剧类型上,滕华弢的功力很厚,万小虎脑子里装了很多火热电视剧,未来不是没有合作的机会。

  “恩,有这个计划,现在还没有决定下来。导演了这么多年电视剧,现在是越来越胆小了。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不敢立刻就拍电影,怕搞砸了有阴影。”

  冯小岗说:“稳重点是对的。导演要到三十岁之后才能显露才华,五十岁之后才能拍出好电影。像小虎这么年轻,就拍出好电影的,不多。”

  “很想说冯老师这么夸我,我不敢当。不过,今天是《蝴蝶效应》的开机仪式,小虎在这里就托冯老师的吉言,希望能把《蝴蝶效应》拍好。”得到冯小岗的赞赏,万小虎多少有点得意。

  冯小岗是五代导演,虽然目前还达不到未来的成就,却因为年年拍出在贺岁档卖座的电影,在观众中影响力巨大。不过,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优秀人物,冯小岗却与这个时期的导演有一些格格不入,更关注小市民的生活。

  中国的导演分代并不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概念,而只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说法。

  第一代导演是20年代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他们用舞台化、社教化的默片(无声电影),为中国电影做了奠基。作为开创者,这一时期的电影,难免良莠不齐。

  第二代导演是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第三代导演指五、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是新中国建国后走上影坛的艺术家,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骆驼祥子》都是诞生在这一时期的导演手中。

  从第四代导演开始,导演已经不再是野路子,而是以京城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为主体,以及各大电影制片厂培养出来。第四代导演大多为60年代从北电、上戏毕业的学生,走理论结合实际的路线。

  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