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3章 《大学》与《中庸》_孔门学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乐伯伯!”曾参见乐伯伯答应了,然后开始读了起来。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乐歌点了点头,问道:“什么意思?解读一下?”

  曾参应道:“乐伯伯!意思是:自然界赋于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禀赋叫做‘性’,即‘人性’,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属性。按照自然界赋于人的自然属性去行事叫做‘道’,道即‘方法、规矩’。改变过去的行为、处事的方法、规矩叫做‘教’。教就是教化、教导!只有通过教导、教化才能使人得到改变!”

  乐歌点头道:“很好!你这是在强调:人就是人,人区别于他物。人有人的活法、生存之法,人有人的生活习性。是这个意思吧?”

  “是!乐伯伯!”

  “你认为人是要教化的,不教化,不调教就不成才,就跟畜生无异!是吧?”

  “是!乐伯伯!”曾子又应道。

  “人只有自觉学习,才能进步,才能区别于畜生!对于那些不能自觉学习的人,就要教化他!对于小娃,就要教化他们,才能让他们成为人!”

  “是!乐伯伯!”曾子应道。

  “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解读一下!”乐歌伸手示意道。

  曾子解读道:“‘道’这个东东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人的‘道’了。猪狗有猪狗的‘道’,人有‘人道’。人按照人的本质特性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生存、生活。所以!‘人道’区别于‘猪狗之道’。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行事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行事也是有所戒惧的。一切都按照‘人道’来行事,绝对不敢违背,这是做人之根本。不要以为隐蔽别人就不知道了,不要以为细微就不会被别人觉察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一切都按照‘人道’来行事,绝对不敢违背,这是做人之根本。”

  “嗯!好!”乐歌应道:“你先生孔子,在《论语》里面也说了这些吧!是不是?”

  “是!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解读一下!”乐歌问道。

  曾子解读道:“如果把人的喜怒哀乐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的话,那么!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又是那么地合情合理的话,那就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原则所出现的结果。只有达到‘中和’的境界,让天地各就其位,万物便能自然生长繁育。所以!人一定要按照人‘道’去行事,人类社会才能达到‘中和’的境界。”

  乐歌总结道:“中!中是做人之根本,是从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属性这个角度来确定的。人区别于他物,区别于猪狗。所以,人的一切都必须从人区别于他物的自然属性这个角度来确定!这是做人的根本!和!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所出现的结果。大家都必须遵循这样地原则来行事,社会才能和谐!”

  “谢谢!谢谢乐伯伯!”曾子感谢道。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