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5章 讨债来了【二合一】_华娱:高衙内他想当影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券行业也逐渐开始越来越规范起来。

  如今的公司想要在A股上市,最起码要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申请上市,公司经营时间必须在3年以上,并且在最近三年内没有更换过董事、高层管理人员。

  其二: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在最近的3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3000万以上,并且公开发行的股份是公司总股份的1/4以上。

  其三,则是只有股份制公司才具备上市的资格。

  不过明面上的要求虽然是这些,但实际上怎么运作的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大多数还是要跟着政策走的。

  因此即便周易目前表面上达到了这些条件,但是高飞心里清楚,周易想在A股主板上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当然,创业板高飞也不嫌弃。

  要知道华艺兄弟和光纤传媒也都是在创业板上市的,高飞也没想着在这上面标新立异。

  再说了,换做创业板的话,上市条件还能降低不少。

  比如在财务状况这一块,创业板就只要求申请公司,在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

  故此自从今年年初,周易上市就已经进入最后的实际操作阶段。

  在高飞的授意下,为了寻找合适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江虹也分别和国内的各大券商都接触过。

  毕竟公司上市这种事情急不得,双方都得互相了解。

  ……

  董事长办公室内,只见江虹干净利落的汇报道:

  “目前在A股中承销金额最强的三家券商,当属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

  “高总,对比了三家的实力和收费标准之后,我个人觉得还是中信建投最合适。”

  不想高飞闻言顿时不禁有些疑惑道:

  “两家中信?”

  “他们是什么关系?同一个大股东么?”

  江虹见状先是不由一愣,不过随即便很快反应了过去,连忙笑着解释道:

  “高总,不是你想得那样的。”

  “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完全是两家不同的公司。”

  话说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像,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

  如今的中信建投前身其实是华夏证券,而华夏证券也曾是全国三大证券公司之一。

  只是从2002年开始到2004年,券商全行业出现了巨亏,华夏证券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于是在连年的亏损之下,券商行业进行大洗牌。

  最后在2005年的时候,中信证券出资46亿元趁机吞下了困境中的华夏证券,在收购之后就将其改名为中信建投,并且派人去做董事长。

  只是没想到后来国家开始严格实施“一参一控”政策,于是中信顿时成了首当其冲的靶子。

  因为中信证券的实际控制人,相当于通过间接手段控制了两家券商,这自然是不被允许的。

  最后被逼无奈之下,中信证券只好将控制权给让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