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六国论_穿越知否混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我也认同,但是,六国的灭亡仅仅是因为贿秦,其实并不是。

  在后面,盛长槐的观点是,贿秦,其实是一种手段,争取战略喘息的一种方式,六国和秦打到最后,六国皆亡于秦,并非仅仅是因为贿秦,而是因为贿秦之后的举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合纵连横,皆是利益。”

  天下人吵吵嚷嚷,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天下人碰碰撞撞,拥挤奔忙,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往。六国合纵,秦之连横,其实都是利益驱使。

  接下来,盛长槐分析了屡次合纵连横之利弊,看似说六国,其实是借古喻今,分析了当前大宋于邻国之间的关系,去岁三方皆乱,南疆暂且不提,而西夏和北辽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一起挑起边衅,其中便是纵横之术,而大宋增加岁币,看似贿辽,其实是离间夏辽之盟。

  盛长槐甚至还举了当年张仪欺骗楚怀王的例子,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年末,张仪出使楚国,欺骗楚怀王说,如果楚王断绝和齐国的盟约,秦国就会将六百里商於之地归还给楚国。怀王中计,不顾陈轸的劝阻,与齐国断交。但秦国却迟迟没有兑现承诺。

  而现在大宋为辽国增加岁币,虽然和这个有所区别,但是,结果也是一样的,北辽什么都没损失,在边境虚张声势,因此得了每年多加二十万岁币,西夏左蹦右跳,和大宋在西北对峙,粮草银钱耗费无数,就等着和北辽一起夹攻大宋,北辽到先撤了,大宋还因此断了西夏的财路,用矿盐驱逐青盐,中止两国贸易,甚至因此免除了西夏的岁币,一来一去,其实就是把原本该给西夏的岁币,转而给了北辽。

  北辽本来就是虚张声势,大宋朝局不稳,北辽又能好到哪里去,去岁大宋内乱,仅限于皇城,逆王也仅仅能动用皇城禁军,北辽造反的可是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影响范围可比大宋大多了,只不过就是少了边衅而已。

  在这个节骨眼,北辽自然不敢和大宋开启战事,他们又不是傻子,这一仗打完,大宋北辽两败俱伤,得利的肯定是西夏,至于西夏,在大宋和北辽之间摇摆,可不就跟合纵连横一样一样的吗。

  韩国公老谋深算,与北辽和谈期间,做出不惜开启旷世一战的举动,把北辽想为西夏争取利益的想法给打消回去,辽国自己还一堆事呢,谁顾得上西夏,本来西夏在北辽眼里,不过就是一个走狗,牵制大宋的棋子,况且北辽也能看出来,大宋现在也是拿西夏没办法。

  至于西夏那边,有英国公坐镇的西北,专注于防守的西军,可不是西夏能下的去嘴的,再加上岁币一事,获利的本就是皇室,西夏自己的事情也不少,时间长了,内部也稳定不到哪去,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