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33章归根结底是财政_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家只能是乱世沉沦,挣扎求生。

  武家天下大大小小各藩,能有多少位置让姬武士出仕?又有多少位置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强藩大名只是少数,中下层武家的家境因为多年战乱消耗,其实非常不好,已经是衣不附体,食不果腹。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

  武家现行家督制是长女继承所有,次女三女必须自己找寻出路。

  许多次女三女又因为找不到出路,只能沦为野人恶党,甚至反噬家族,以下克上,造成伦理惨剧。

  斯波家的斯波遴选,凡是通过者可以享有编制福利,一年旱涝保收六石糙米,足以养活一个四五口的小家庭,天下武家谁不羡慕?

  只要斯波家愿意对外开出一丝裂缝,天下武家就愿意努力考编。

  原本,武家子嗣三岁就要开始接受武家教育,十年苦学之后寻求出路。

  现在,无非是多耗费一点心思,给孩子再加上一些文化课,只要武家愿意试一试,这事就成了。

  孩子成年之后,先参加斯波遴选,通过了就可以成功上岸,吃上斯波家的铁杆庄稼。

  要是通不过,再回家另寻出路嘛,或者埋头苦读,等下次再考。

  这样一来,就是给了全天下武家一条最好的出路,不管成不成,总要试一试。

  但凡能负担起学业的武家,自然不愿意错过。

  斯波家不用付出什么教育成本,只要把斯波遴选的规矩立好,给人一条出路,就可以将忠于圣人的书刊与思想铺满天下六十六国。

  而且,只要题目出得巧妙,学习者必然全心全意钻研,把忠君爱国的道理刻在自己心头。

  即便日后落选,斯波编制外也会有无数姬武士心向圣人,明白圣人对武家天下的良苦用心。”

  义银听着听着,不免跟着点起头来。

  乱世中的武家,本来就是非常内卷的精英阶层,再多加上一点儒家经典去卷,也不算什么难事,重点是要有足够的回报,值得去卷。

  林信胜这话有些道理,但也有些狡辩,斯波家的确不用负担教育的成本,但却扩大了用人的成本。

  斯波编制的福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钱粮,而是斯波忠基金一笔钱一笔钱,费尽心思挣出来的。

  要保证每个姬武士一年六石糙米的铁杆庄稼,这背后是巨大的财政压力。

  一旦使用了林信胜的建议,儒家是通过斯波遴选冲上枝头,从此可以和佛教在岛国文化圈别一别苗头。

  但这个思想改造的成本,说到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还得是斯波家自己掏钱保底。

  想一想,建立万千私塾需要印刷多少儒家经典?需要多少儒生担当老师?

  各地武家花了这么多本钱,如果斯波遴选的口子开得太小,录取的人太少,就没人会乐意参与。

  所以,斯波遴选想要达成林信胜口中的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