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8章 打着驱赶大明,恢复安南王室统治的_戍边五年,震惊南下巡视的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前安南的禁军数量大概有十多万人,这些算是安南军队的中坚力量,每一个禁军都是真正的战兵,而并非是辅兵。

  地方军跟安南的中央禁军就有很大的不同。

  此时的安南共计有十九路,每个路编制成一军和二十个锋团都,以便维护治安和抓捕盗匪,俗称路军。

  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山南路辖四个军,海东路辖两个军,每路的指挥称作总管。

  其中还有王侯军。

  王侯军是从家奴和王侯家童发展出来,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地位比之普通的路军要高上许多。

  正常情况下编制不多,在战争时期,大量的贵族家奴护卫就会加入进去。

  安南地区土司众多,基层主要是以村社为结构,战时召集起来的兵种便叫做乡兵了。

  乡兵的地位最为低下,不仅是需要打仗,还要作为辅兵使用。

  跟大明的卫所差不多,打仗完事后就回去务农进行生产。

  大明军队一路过来,已经破了安南三路军队。

  而这三路军,完全没有给大明带来多大的伤亡,倒是多了几万的俘虏。

  现在这些俘虏就被用来给军队搬运后勤物资,向导作用。

  在茂林的丛林里,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失和迷路的。

  安南的军阀歌剧,其实就是地方军对于安南中央朝廷的不听从。

  胡季牦是趁着大明给压力的情况下,把地方军全部进行了一个拉拢。

  这些地方军的总管们其实也不傻,多数都是不想跟大明对着干的。

  可是现在大明的教化,对于他们本身有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其中势力较大的一族,安南人口比例较大的岱依族,就对大明现在很是反感。

  岱依族算是安南土族,本地土著。

  这反感的原因说起来,还是因为五万精兵驻扎安南。

  因为驻扎的关系,所以按照大明的要求,大明兵的口粮都是需要安南进行供给的。

  安南王室没有办法,自然就只能加大税收,这就给安南百姓增加了很多负担。

  有心之人就利用这一点,挑起安南百姓跟大明的仇视。

  这就导致目前一部分安南地区的百姓,对于大明并不怎么友好。

  现在安南的各路总管,基本上都是集中到王都来了。

  王都的附近,也累计了将近有四十多万的安南大军。

  这几乎是安南全境八成多的兵力。

  听上去好像还要比大明军队多出十多万,还是安南的主场作战。

  可这并没有给胡季牦还有这些地方军阀总管们任何安全感。

  士兵跟士兵,是完全不一样的。

  四十多万的安南军队里,一大半都是水货,瘦骨嶙峋的,饱饭都不上,武器军备这些就更加不用说了。

  能有把好刀在手的,恐怕都没一半。

  安南的中央禁军这里还有十多万,也就堪堪达到大明军比肩的水准了。

  关键问题是,大明的将领,可不是他们这小地方能够比拟的。

  武器装备更是碾压级别。

  战场上,可不是算多少人能打。

  除开武器还有士气,军队纪律,后勤物资等等综合战斗力的加持。

  正面交战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的意外发生,必然是安南完败的局面。

  这一点,不管是安南和大明,都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目前安南唯一的依托,就是对于气候了。

  寄托于跟曾经的蒙元一样,待大明军队过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言。

  只是现在的情报表明,这个可能性或许很小。

  大明的领兵将军很是稳健,完全没有急于求成的意思。

  安南宰相府中。

  胡季牦跟地方总管们汇聚一堂。

  自从大明进军开始,这样的会议几乎每天都在召开。

  胡季牦也没说到王宫去。

  对于目前的安南王宫,实行的是一个软禁的状态。

  他这次的造反,是打着驱赶大明,恢复安南王室统治的噱头,不是说自己要造反当个皇帝。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