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王文龙长这样?_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近了沈珫才看清王文龙面貌:就见他身量颇高,面白无须,剑眉星目,扇骨般的胸阔腰细,穿着一领儒衫。

  王文龙见放下跳板便洒脱的三两步走上船来,看着他拔步挺胸的样子,沈珫忍不住在心里喝了个彩:真个潇洒书生!

  而在门帘之后偷看的沈宜修第一次见到王文龙也是愣了一下。

  王文龙完全不是她原本想象之中孱弱的书生模样,人高马大、面容清秀,比戏台上的小生还有派头。

  王文龙上船之后便和沈珫笑道:“有劳先生提供场地,敢问先生名姓?”

  他笑容亲切,言语利落,沈宜修脸突然就红了,连忙放下帘子。

  沈珫只是为了近距离观察王文龙人物,面对王文龙问题含糊说道:“苏州富家,姓沈。”

  苏州姓沈的人多了,王文龙没察觉出什么不对,只是道了两句谢。

  不一会儿那富商也上了船,还带上两个侍卫,王文龙指着富商对沈珫介绍:“这位乃是晋江的大海主杨天生。”

  杨天生和沈珫拱手,沈珫便邀请两人进舱里坐下谈话,两人的谈话也没避讳啥。

  杨天生坐下就问道:“建阳公说能解决流民问题?”

  王文龙笑着点头:“倒是想出了个法子?”

  了解过台湾开发史的人不少都听过杨天生的名字,这位在原历史中也是“十八芝”一员,是和颜思齐、郑芝龙等合作开发台湾的十八路海主之一。

  王文龙唯一没想到的是杨天生居然在此时就已然声名赫赫,杨天生是晋江海主的代表,早就开始进行远洋贸易,他和莆田洪升、海澄陈衷纪、同安林福等后来的“十八芝”成员现在都已经是有十几条船以上的大海主了。

  他们都需要从福建出口货物到西洋和RB挣钱,今年福建老家的粮荒使得福建道路不平静,甚至威胁福建手工业生产,直接影响了这些海主的生意。

  杨天生是海主们推举出来的领袖,听王文龙说的信誓旦旦,他忙问:“可是能够弄来粮食?”

  杨天生之所以会来,是因为他们这些海主真是没有解决此问题的办法。

  运粮根本是无稽之谈。

  其实仔细了解过就会知道大航海时代的粮食贸易没有那么简单。

  粮食的单价低,如果没有专门疏通过进出口粮食的渠道,就简单的把粮食送到某个港口集中,再通过海运千里迢迢的运回大明,很可能路上消耗的运费比粮价本身还贵。

  历史上明清两朝的朝廷也都有各种政策,鼓励商人运粮食到中国解决灾荒问题,但实际根本不可行。

  看看数字就知道。

  清初福建每年粮食进口数额才两千三百石,过了百多年,一方面清廷针对粮食出台各种税收减免支持,英国荷兰殖民者也针对粮食出口开发了印度,南洋,暹罗等出口粮食生产基地和相应的港口设施,直到清末进入福建的进口粮食数额才渐渐增长到十二万石。

  而即使是十二万石的进口数额也就能养活五六万人,现在福建至少三百万的人口,这点粮食连所需的5%都到不了,而荒年所带来的粮食减产,动辄就是两三成,进口粮食只能说是有所小补。

  更何况十二万石已经是清末的数字,相对应清末福建人口早就上了千万。

  直到清末福建百姓吃的大多数粮食还得靠自己种出来,在晚明时期靠进口粮食解决粮荒更是不可能了。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