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九章 何为耽开口_靖天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弟弟依旧还在写着那些事情,最后没被杀害。

  但是那是春秋,不是大临,大临可没有那种人能够做到自己不杀史官。而且那时候的皇帝的权利是不如如今的皇帝的。

  所有的史官都是会被控制在长安城里的,在民间或许有那种自己私自修史的人,但是那种私自修史的人,不会有一个人的史书被大临承认,而且大临律例当中还有一条就是凡大临史书者,当以官家为重,私史不可记论,凡有知书写野史者,斩之不留。

  从这上面其实就可以看出来,大临对待私自编写史书很严格,不像春秋那种风格。

  所以现在的史官还是知道有些话是不可以说的,当然了,如果卢阳王想要谋反的话,他们是不可能不记录下来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是被杀的,那么就是史官最喜欢的事情。史官们不是想死,而是想要青史留名。历朝历代想要青史留名之人,都是不少的。尤其是书写史书的史官,可是史官里面能够上史书的人,其实也就尔尔。

  而且史官多在京中,很难出京,便也很难能够有什么机会获得什么封赏,有什么建树。所以大多数史官都是籍籍无名的,更何况大部分都是只记载整理史书,摘抄史书的人。

  很多史书的作者,都是通过前人的史料进行摘抄修改的。真正百年前记载史书的人,其实是最少有人知晓的。他们就像是人类历史当中的记录者,不是人类历史的总结者,他们更多的还是普通人,像是一捧散沙一样。也许有人能够记住沙子盖出来的堡垒,但是没有人能够记住沙子的样子。

  或曰:“当年明月夜,月下樵夫带木而归,月光影乱杂树,樵夫怡然自得。”人们记得这句话是谁写的,记得这话是什么时候写的,可是没有人解决的住这个樵夫是谁。这句话是樵夫和其作者说的话,但是这句话所有人只知道是作者写的话,不知道是樵夫说过这句话,不知道是樵夫把这句话告诉给作者的。

  因为作者没说,所以也就没人知道,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史官都希望自己能够青史留名的原因。

  沈均知道这其中的一些门道,才会觉得这个柳会祥的话被世人所熟知。

  只是柳会祥没想那么深远,现在的他还在等着卢阳王一派的人怎么对付自己。

  卢阳王知道柳会祥在骂自己,也在暗指自己的狼子野心,但是他没有开口说话,虽然御史的话最好亲自反驳,但是他是卢阳王啊。什么事情还需要他自己亲自反驳呢?他手下虽然没有御史,但是也有很多其他官员啊。不等他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就有人站了出来。

  那人直接说柳会祥是狼子野心,是为了挑拨皇帝和卢阳王之间的关系,凡此种种。却对柳会祥的那几个问题避而不谈,装作好像没有听到这种指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