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七章 浑源最重要的东西_抗日之晋北小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惊人,王刚立刻愣在了原地。

  “可失去了房屋的乡亲们怎么办?”

  “将城市往西扩张,沿着河道往西建,我们建一个新的城区。”

  “这……”

  王刚第一反应是觉得沐阳不清楚其中的难度。

  拆除城墙,那浑源城的安全怎么办?

  建一片新的房区,那得需要多少人手?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建材?他们还来得及吗?

  “拆除城墙这块……这城墙经历了一次攻城战之后,不少地方已经成了危墙。”

  “……更何况,浑源城的安全岂是一两段城墙就能完全搞定的?日本人派一个联队过来我们照样得撤走,这城墙又不是钢筋混凝土建成的,一个炮过来就能炸出一个大坑,多几枚炮弹就能炸出一个窟窿,这怎么守?”

  “这……倒也是。”

  王刚思虑一阵,倒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城墙除了挡住间谍翻墙,好像真的没有什么用处,如果要扩大居民区,这城墙反倒是有些碍手碍脚了。

  “西、北城门修缮之后,要留下。”

  “??为什么这两个城门要留下来?”

  “没为什么,这两个城门拆了就是多此一举。”

  沐阳摇了摇头。

  给后人留一些历史文物也不错,而且城墙外面有护城河,城门处正好可以设置哨卡。

  “那扩建居民区呢?”

  “建材哪里来?人手哪里来?周边形势怎么办?”

  王刚又抛出几个问题,只要都能解决,他倒不会反对扩建民房。

  浑源县饱受战火已久,很多村民去年往华夏内地逃难,但他们发现不管逃到哪里,日本人都能追上来,他们拖家带口一天往内地行走15里,可日本人一日就能行军30、40里,所过之处雁过拔毛,连一点粮食都买不到,最后只能回乡。

  不少老人回到浑源县的时候,发现自己村子都已经变成废墟了,只能披着被子坐在以前的家门口。

  “建材……”

  沐阳摇了摇头,现在老百姓,有一间砖土为墙、草木为顶的小房子就很满意了,他们要真盖这种民房,倒也不会有问题。

  “青磁窑乡知道在哪吗?”

  “青磁窑乡?你是说花岗?”

  “对,我们就用花岗建房。”

  沐阳抽出来一张浑源县地图。

  “先把浑源县出口给占领,二连先去镇梁子乡驻守,严防应县日军渗透,而且还要注意镇梁子湖面防御。”

  “这样我们可操作性就提高很多了,日本人原本就修了一条浑源通往灵丘的小路,去年反围攻的时候,野原大队就是从这条山路进攻落叶镇的。”

  “我们继续修这条路,把它扩宽,青磁窑乡离浑源城20里,汽车带着花岗一天就能走一个来回。”

  花岗是非常难得的建材,浑源矿区多得是这玩意,而且只要有足够好的开采设备和加工技术,在古代花岗绝对比大理石流行。

  “一定要用石料建屋吗?”

  王刚摸着长满胡须的下巴,有些疑惑。

  “浑源本身就是石料城,今后当统一用石料建城……借此机会,我们正好将浑源城重新规划一边,我们进攻的时候就是钻了浑源城建筑混乱的空子,那些地方最容易暗藏奸细,必须从根源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城南出去就通向青磁窑乡,而城东出去的那一条路,却是通往古瓷窑村!这才是防卫的重中之重,必须把控这个路口。”

  沐阳道出他规划城市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古瓷窑?”

  王刚将视线转向青磁窑乡东北方不远的另一个矿区,两个地方就隔着一座山,并不远,但彼此之间交集很少,一般人也难以翻过这些荒山。

  “你是说那黑油炭炭?”

  “是煤。”

  沐阳纠正了他的说法。

  “浑源矿产非常丰富,沸石全山西仅此一家,膨润土多得是,花岗多得数不清,而煤田更是至少有20-40万亩(约300平方公里),这才是日本人丢掉浑源之后的最大损失,也是我们得到的最大宝藏,可不能把这些忘了。”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