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〇九章 一声叹息_抗日之晋北小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上不能者撤,也要讲究资历、年龄问题。很多新同志就算有能力也不可能赋予重任,虽说这样做会限制天才的发挥?

  可天才和庸才哪个多?

  哪个危害大?

  随随便便就将权力交给新人,他不敢保证他们是真的庸才还是假的天才,军国大事,稍有差池就是成千上万人的牺牲,岂能儿戏?

  也只有他这个最高首长有这个能力给那些人才一些机会了,事实上,晋察冀军区面对缺人的情况,不止一次需要树立一些“榜样”的。

  这些“榜样”不少都是知识分子,比如他给成武同志安排的一分区副司令员,就仅仅是因为他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经济系,是高知识分子,所以才有如此殊荣。

  要知道他给成武同志安排的这位副手,去年才入的党,再看看一分区的参谋长伯涛同志?人家可是12年党龄的老干部了,结果回头一看,一个20多岁从来没带过主力的大学生一上来就跟他同级,谁不会气愤?

  虽然心中的共产信念让他们坚定不移地服从组织意志,但长此以往绝对会寒了老干部们的心,部队永远不是为了一个人而设立的。

  “伯涛同志现在如何了?”

  老首长带他坐了下来,笑着给他倒了杯茶,嗯,刚刚送来的绿茶。

  “参谋长?还好,就是有些思念母亲,投身革命匆匆离家,至今也十余年了,等仗打完了,他母亲估计也高寿60了……没准还在没在也不知道,唉。”

  “唉……”

  杨师长的叹气像洪水一样止也止不住,他14岁参加革命,现在也在为离家多年而愈发浓郁的思念之情而无奈。

  后人谈史,看起来谈的是历史的外在过程,但实质上,影响历史外在过程的动因却在于历史推动者的内在素质。

  历史改造了人,人也在改造历史,但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推动历史前进,而不是随波逐流……

  …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