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四二章 文工_抗日之晋北小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许并不是特别贴身,但在外人看来却整齐划一,有了正规军的模样。

  为了适应浑源县抗战需要,沐阳亲自下场改造了军服,不但增加了下摆,还专门设计了帽子,并且每个战斗员都配发有带头帽的挡风斗篷,算是晋察冀独一份。

  若真拿去比较,这种军服或许与粗犷的苏式军装有些像。

  没办法,相对于拥有恒山山脉、阴山山脉保护的晋察冀主力军分区而言,一分区完全敞露在北方冷空气的重度侵袭范围内,昼夜温差太大,早上能有15℃这么凉爽,而晚上能跌破-15℃。

  两人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左看右看,感受到了这个抗日根据地的与众不同。

  “咦?这里不用打鬼子吗?”

  鹤楼年看着这幅祥和模样,不经意间说出了声。

  “打鬼子?打什么鬼子?”旁边一个老乡转过头来一看,是两个穿着军服的壮年人,身形魁梧、眼睛散发着精光。

  而且是正经军装,而不是部队派发给游击队和民兵的散装。

  见他们是正规军,老乡非但没有变得热情,反而还有些警惕。既然是正规军,这些东西还不知道?怕不是奸细!?

  要真是奸细,去乡政府一告发,这200元就到手了!

  见鹤楼年还在呆头呆脑地应答,宗华一下就急了,他做情报工作出身,这么说话就是犯大忌。

  要是被误会并且把事情闹大了,那可就有理也说不清。

  根据地每年都有哨兵误杀地下党的事故,宗华可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

  “唉!老乡,我们从东南边过来,是来拜访这里首长的,来,你看。”

  宗华大大方方地把自己身份亮了出来,还拉开自己的大衣。

  “咦?”

  老乡探头一看,好家伙,里面有一把小手枪。

  那应该不是奸细了,奸细哪能穿成这样带手枪,多半是一位干部。

  “既然是东南边来的,那就看着吧。”老乡水平不低,居然知道东南边是哪里,还帮着两人向别人解释,一时间这里的人都知道有八路军干部来了。

  鹤楼年看着周围老乡们脸上的热情,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好好的微服私访,不想打扰本地同志,看来还是得麻烦他们。

  …

  “兰姐,你看下面是谁啊?”

  哨兵找到文工队的主演小兰,指着下面两个穿军装的同志。

  “这?我不认识。”

  小兰还未卸妆,脸上还抹了些粉底,她现在的角色就是唱戏的。

  以沐阳的规定,为了平等对待,就不能叫“唱戏的”,而应该是“文工员”。

  “啊,不是找你的?那他们来干啥?要不我把他们抓起来?”

  哨兵立刻把枪拿了出来,沐阳特地嘱托过他们:文工队可能会被反动势力针对,必须小心行事。文工队平时实行战时条件,所有吃穿用度都是靠补给解决,不用当地一滴水、一斗米。

  “别,怕不是县委哪个干部下来视察罢了。”

  “视察?咱们这有啥好视察的?咱天天演一样的东西,我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兰姐你那稿子,我早就能背下来了!”

  “嘿!就你机灵。”

  小兰一个爆栗下去,把他砸得嗷嗷叫。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