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玛丽恩巴德悲歌 • 二_人类群星闪耀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矛本身治愈了他。”人们大概可以这样说:歌德正是通过这首诗拯救了自己。他终于战胜了痛苦,抛弃了那最后的一线无望的希冀。和心爱的“小女儿”过夫妻生活的梦想从此结束了。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去玛丽恩巴德,再也不会去卡尔斯巴德,永远不会再去那个逍遥者们的轻松愉快的游乐世界。从此以后,他的生命只属于工作。这位经受了折磨的人对命运的新起点完全“断念”了,而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出现了另一个伟大的词:完成。他认真地回顾自己60年来的作品,觉得它们破碎、零散,由于现在已不可能进行新的创作,于是决定至少要进行一番整理工作。他签订了出版《全集》的合同,获得了版权专利。他把刚刚荒废在19岁的少女身上的爱的感情再次奉献给他青年时代的最老的伴侣——《威廉·迈斯特》和《浮士德》。他精力充沛地进行写作,从变黄的稿纸上重温上个世纪订下的计划。他在80岁以前完成了《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81岁时又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继续他的毕生“主要事业”——《浮士德》的创作。在产生《悲歌》的那些命运带来不幸的日子过去七年以后,《浮士德》完成了。他怀着对《悲歌》同样敬重的虔诚,把《浮士德》盖印封存起来,对世界秘而不宣。

  在这样两种感情范畴——最后的“欲念”和最后的“戒欲”之间,在起点和完成之间,9月5日告别卡尔斯巴德、告别爱情的那一天——那令人难忘的内心转变时刻:经过悲痛欲绝的哀诉而进入永远宁静的境界——是分水岭。我们可以把那一天称为纪念日,因为从此以后在德国的诗歌中,再也没有把情欲冲动的时刻描写得如此出色,如同歌德那样把最亢奋的感情倾注进这样强有力的长诗。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