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章 闻道有先后_大唐小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悄米米地删掉了。去掉之后,整篇文章的意思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以“如是而已”结尾,反而还平添了几分嘲讽之意:

  所谓的“拜师”,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么简单而单纯的事情,竟然能被朝堂之上的各位拿来大作文章,可见各位的向学之心已经弱到了什么地步?怕是早就抛诸脑后了吧?

  李信的这一篇文章选得很妙,完美地解答了这帮门阀系官员对于许敬臣拜他为师这件事的所有质疑——什么?你们说许敬臣年纪比李信大,拜李信这样的毛头小子为师很反常,肯定是别有所图?

  不好意思,开篇第一段第一句就告诉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还有,你们说李信不学无术,呃,当然了,没有人明说这一点,不过话里话外都是这个意思。反正,楚王李信不学无术,没有资格当别人的老师,这就是这帮御史言官们的意思。但是,李信反手掏出了这篇《师说》。

  我的天。能写出这等文章的人,谁敢说他不学无术?嗯?我就问,谁敢说?有本事的就站出来,写一篇一样牛上天的文章,那算你给力。不能的,就赶紧闭上嘴巴,老实站着,继续感受一下自己脸部不断传来的火辣辣的痛感。

  一时间,整个大殿上鸦雀无声。刚才还叫嚣着要彻查楚王李信,彻查许敬臣的这帮官员们全都默默低着头站在御阶下,一个比一个能装死。

  崔永全低着头,牙关紧咬,咯咯作响。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还藏着这一手——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相信这篇《师说》真的出自李信这个不学无术的纨绔手里,想来多半是皇帝提前找人代笔的吧?可恶!到底是什么人写出这等文章?难道是陈尹?

  如果他此刻有证据证明这点,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大声将其公告天下。但是他没有。如果他此刻不知死活地大声提出自己的质疑,那不用问,他的下场一定是真的死掉——开什么玩笑,御史言官是拥有信口开河的权力,但那也要讲个限度好吧?

  伟大的李二陛下已经说了,内侍念的这篇文章是“李信为自己写的辩白”。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皇帝亲自打上了“李信著”的标签。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谁敢质疑这篇文章不是李信所写?那特么根本就不是在质疑李信好吗,而是在质疑伟大的李二陛下的信用!

  门阀世家们势力庞大归势力庞大,但那也是他们抱团之后的事情了。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若是胆敢招惹皇帝,多半还是免不了一死的命运。

  崔永全非常清楚这一点。

  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摇旗呐喊的敢死先锋而已,就算死了,也不会有任何人怜悯他,家族只会再推新的、更有权力的人上来顶他的位置而已。所以,既然已经看出此次行动已经失败的结局,那么对他来说,投子认输,等待上方那位大唐最有权势的人的发落,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