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跟农科院的合作_农业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什么。

  不经意间,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

  “养殖的话,选野猪、野鸡以及梅花鹿等品种,农科院这边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杨树问。

  “这个没问题。”

  陈教授也很赞同杨树的这个想法,要养,就养一点有特色的,而且陈教授非常推崇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家禽、家畜的粪便,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作为有机肥用在果园里,而这些家禽、家畜又可以在山林放养。

  形成一个生态闭合循环。

  “再就是山庄的总部大楼了,也建议规划在北山,靠近水库的位置。”陈教授补充说道。

  杨树点了点头,仅这一栋大楼,怕是就要耗资巨大。

  具体的大楼设计,还得杨树专门找设计公司。

  “你规划的农庄有山有水,唯独缺少田,这是不行的。”陈教授指出杨树的一个大问题,“花田、菜园、水产养殖、苗木基地等设施,都要在平整的土地上规划,在山上可完不成。”

  “教授的意思,是要将山谷的农田也承包下来?”杨树问。

  “最好是这样。山谷农田夹在南北山之间,正是绝佳的好地方,刚好将南北山连成一体。”

  杨树点了点头,神情并不轻松。

  无论是水库,还是荒山,都是村集体的,承包不会遇到什么障碍。

  农田就不一样了。

  且不说政策问题,山谷农田牵涉到上百家农户,想要流转出来,就要一一做通他们的工作,困难不是一般的大。

  可正如教授所言,不拿下山谷农田,生态农庄就是不完整的。

  再难,杨树也要做成此事。

  “还有,你的资金可要准备充足,我初步估算了一下,农庄要全部建成,前期至少需要投入2ooo万,还不包括后期的经营投入。往后每年,至少要准备3oo万以上的流动资金。”陈教授提醒到。

  杨树再次点头,神情越凝重了。

  要建成生态农庄,困难远比他想象的要多的多。

  万里长征,他才走出第一步呢。

  “最后提醒一点。”陈教授准备的很充足,“我建议,你现在就拿着荒山承包合同跟水库承包合同,去注册一家农业公司。”

  “会不会早了一点?”

  杨树还准备明年再去注册公司呢。

  “越早注册公司就越早确立品牌,你现在卖猕猴桃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吧?如果有公司,这问题根本就不存在。”陈教授解释道。

  “还真是。”

  聊了这么一会儿,杨树已经是数次汗颜了,如果没有陈教授的指导,杨树的生态农庄之路,怕是要走得磕磕绊绊。

  机缘确实是个奇妙的东西。

  …………

  接下来,两人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敲定之后,在陈教授的引荐下,杨树跟农科院签订了一份代购合同,山庄需要的一应树苗、种猪等,都委托农科院代购。

  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全国哪些地方的品种最好,最适合江川省。

  网购,终究有些不靠谱。

  农科院作为“中介”,肯定会从中赚一笔,但是有陈教授担保,双方又有长期合作的意向,就不可能太黑。

  而且这只是一个代购意向,不是说要一次性全部采购到位。

  像果树苗,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才能采购种植。中药材更是要等樟树林成规模了,才能开始种植。

  野猪等家禽、家畜,也要分批次引进,不是一窝蜂地上。

  这么做,除了资金上的压力,还有人员跟技术上的限制,杨树现在基本是个光杆司令,不可能管理的过来。

  相关人员只能慢慢雇佣、培训,项目也只能一个一个的上。

  所以就算资金充足,生态农庄也不可能一口气建成。

  陈教授给的时间是两年。

  今年冬天,杨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整地,以及修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于此同时,杨树还跟农科院签订了一份技术服务合同,请农科院不定时的派人到山庄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

  陈教授就是农科院的联络人。

  这么做,也是便于陈教授在农庄开展科研工作。

  杨树这是在变相地拉拢陈教授呢。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