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9章_国家制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到就做,宋冀宁取代了季椽的工作,比他更努力的研究起精密机械。季椽还没说什么,钟涛教授倒是误会了,以为宋冀宁对他的项目感趣,多次询问他要不要申请调过来。宋冀宁和季椽不是单纯的研究生,他们在科学院也是有档桉和身份的正式职员,以工作名义申请借调还是可以的。

  宋冀宁自然拒绝,说好一个月就一个月,导师还等着他们回去呢!

  在精密机械上,宋冀宁果然天赋极高,很快融会贯通,改良了平面连杆和联轴器等构件,甚至自己研发了几种特别的组件,乍看古怪,但安装上去后却发现比原本的组件更顺畅。

  本来宋冀宁和季椽突然半途加入研究,又各自负责一个重要项目,令实验室里的人颇有微词。如今见宋冀宁不到半月便出了成果,众人才心服口服。季椽见状自然不能给小宋哥拖后腿,也奋发起来,很快也在热电偶快速标定装置上取得了进展。

  见到小宋哥展现的成果,他已经放下焦虑,心绪平定下来。

  研究精密机械或许很困难,但有小宋哥在身边,感觉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时间还长,在和导师学习之后,等将来两人能独立研发时,再开展精密机械的项目好了。

  一个月的约定转瞬结束,在这期间,季椽和宋冀宁为钟教授解决了曲柄滑块、载荷、接触转速的技术参数等项目,相当于让整个实验进度前进了30%。以至于在两人告辞离开时,不只钟教授依依不舍,整个实验室的研究员也都频频挽留,极力劝说两人一起完成接下来的研究。

  因不知道两人身份,其中一个项目的组长甚至表示愿意把立项的名额让给他们。空导院研究员那么多,不是每个人都有独自立项的权利的。除非本身水平过硬如钟教授,否则就只能等着总工程师们完成研究后,作为奖励给予他们立项。

  在这时代,为了完成科研项目,很多淳朴的研究员都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

  季椽和宋冀宁都不需要,研究方向不一样,他们拿到这名额也没意义。而且就算需要,两人也不会去抢其他研究员的名额。

  辞别空导院后,季椽和宋冀宁一同前往机场。

  季椽的导师李泽业和宋冀宁的导师陈春煜,两人虽同属国家技术科学部院士,但李院士的研究所在a市,陈院士在u市当理工学院校长。城市相隔不是太远,但两人工作繁忙,若非第二核/武的项目将他们调到一起,除开国家级别的研讨会外,基本上很少有碰面的机会。

  在选择不同的导师时,季椽和宋冀宁就有了会分开的觉悟。他们不是小孩子了,没有必要每天都粘在一起,把握机会认真跟着导师学习才是首要任务。

  虽说心里明白,等到在机场各自准备登机时,依依不舍之情倏然升起。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