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九章_汴京春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九章

  画舫体量甚大,泊不到芙蓉池的浅岸,过了池心,船首微转,停在了芙蓉林东侧,搭了木桥。芙蓉林边灯火通明,婆子和侍女们云集,肩舆都已备了多时,只等老夫人妇人小娘子们下了船,便上撷芳园后头的凉亭上去继续赏月。

  九娘鼻尖冒出了细微的汗,她一等画舫靠岸,便匆匆和六娘嘀咕了两句,提起裙裾飞奔下楼。

  岸边的人来不及反应,眼睁睁看着这位如珍似宝的九娘子飞一般的下了船,提着一盏宫灯,没入了芙蓉林,身后跟着匆匆追赶她的玉簪还有两位侍女。

  芙蓉林里浅草已被夜露浸湿,奔了几步九娘的绣鞋就湿了,裙裾边缘也颜色转深。玉簪只觉得林中潮寒,急忙喊道:“九娘子慢些,林子里黑,等奴来提灯笼。”

  前头奔跑的九娘却骤然停下了脚,喘着气,仰着头,只有手上的宫灯不断摇晃,一团光晕将旁边的芙蓉树映照得忽明忽暗。

  不远处的林中,冉冉升起了几十盏孔明灯,昏黄暖光,飘飘摇摇,顺着夜风奔月而去。被芙蓉树叶遮挡住了,只看见星星点点,忽闪忽现,越来越远。

  一盏灯笼幽幽进入林中,举高了,似乎在寻找什么,随即传来清朗的吟诗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九娘慢慢地走了两步,柔声唤道:“阿昉?”

  中秋月圆,人团圆。今夜见了张子厚,又见到了阿昉,太圆满。这首李白的诗,是她教阿昉做孔明灯时笑着念的。他一直记在心里。时间,空间,人,有的会变,有的不会变。她既是古人,也是今人,空中月,既是古时月,也是今月。

  一股暖流缓缓包围住了九娘的心,越来越浓烈,阿昉终究还是确认了么,她不是被他娘亲英灵所感,她就是他的娘亲。她的借口天衣无缝,可是天下又怎么会有无缝的谎言呢。

  苏昉静静看着花树暗影中九娘越来越近的身影。她似乎在笑,脸颊上却又有晶莹浮动。若不是六郎特意知会,他大概永远想不到自己是可以在她面前放飞孔明灯的,明明是他最深的怀念,最重的心愿,却需局外人一语道破。

  两盏灯笼越靠越近,渐渐两团光晕融在了一起。玉簪带着两个侍女轻轻地停在了十几步外,能听得到那边画舫上的人登肩舆的声音,热闹喜庆。

  九娘视线落在苏昉的面容上,没了生死关头的急迫,她再也提不起勇气去摸一摸他的脸,也没法子伸出手臂将他揽入怀中,她属于王玞的那一面,被束进了孟妧的躯壳中。可眼前的阿昉双目晶晶亮,满是欢喜。

  “阿昉唯愿母亲来世安乐欢喜,无忧无虑。”苏昉轻声道:“自母亲走后,我总难睡着,当年母亲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都在我心中。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