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不要成为职场上的炮灰_千万富豪:我在夜场打工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这个马尾辫又介绍了卷发头,同样是吹捧一番,最后卷发头也抢过话头,回过头来又把马尾辫吹捧了一番。从他们相互的介绍,你会得到这么一个结论,这三位老师,一位姓高,一位姓李,一位姓尚,之前都是服务于大型集团公司的精英翘楚,都是视金钱如粪土的精英人才,高端人士,都是被广告公司老板的人格打动,才同意加盟的。

  当然,人家忽悠的套路还是有些变化的,不是每个人的介绍都像高老师那么说,要是套路全都一样,那就太假了,是吧?

  比如说这个姓尚的老师,就是从大型集团公司离职之后,希望用一双脚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因为人家人已经不在乎钱了,更在乎心灵层次的东西,人家觉得这样徒步行走中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和释放。是广告公司的老板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开着车一直跟着他,礼贤下士,足足跟了一个星期,尚老师被老板感动,觉得能跟这样一个老板合作,也是一件挺不错的事情,于是才加盟的广告公司。

  三个自封的“老师”相互吹捧,彼此“揭露”着如何被老板礼贤下士的故事,张义仁坐在位置上听得那个叫开心,那个叫感慨!这三位老师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部艺术电影啊,简直跟阿甘正传一样激励人,人家的经历不仅无比的精彩,而且他们所做的那些事情,让人一听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三位老师做的这些事情,要是放在古代,最少也是竹林七贤那种级别的呀!

  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一句,广告公司在去客户公司做方案的时候,彼此间的这种称谓设定也是很有一套的,你来忽悠人家客户,就要站在比客户高的高度,这个时候该怎么自称呢?像普通人那样叫老高,老尚,老李,那么粗俗的称谓,肯定会第一时间把笼罩在自己身上的光环打破。所以,不能这么叫。

  叫尚大师?高大师?李大师?又有点吹过头了,因为细究起来,这些人又不是真正的营销大师,万一遇到较真的客户,给自己拆穿了怎么办?因此,这个称谓要有权威性,又不能太过。所以,叫老师是最合适的,因为中国人从小上学就是被老师欺压的,习惯了服从了老师的吩咐,这样叫老师,客户在心理上就不自觉地低了一个级别,潜意识里会对你言听计从。

  不过说起来,这几年“老师”这个称谓被用烂了,就比如某娱乐电视台,几个在台上作秀搞怪的主持人,也开始互称老师,电话连线个演员,也是老师老师的叫个不停。也不想想,自己肚子里有多少的墨水,当不当得起老师这个称谓。

  话题扯远了,我们回到故事正题。

  三个广告公司的“老师”相互吹捧了一番,讲了半天故事之后,三个人看到高太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