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五九、花底山蜂远趁人_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第二次见面,第一次也确实是在荣老前辈的府上。当时荣老前辈对孙某还颇有些微词,是你帮我解了围。如今回想起来,容庵先生大恩依然铭记在心!”孙元起笑道。

  袁世凯也是开怀大笑:“荣实夫是个好官,就是有些太保守。记得当时老夫问你,君主立宪在我大清行通行不通。你说六年后自会分晓,请我和荣实夫到时候验取。一转眼,已经过去快六年了。现在看来,君主立宪能否行得通岂不就在眼前?百熙慧眼独具,洞见一切,令老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孙元起见袁世凯把对自己的称呼由“孙大人”换成“百熙”,知道谈话已经渐入佳境:“当时孙某不过是胡言乱语,侥幸得验,实在算不上什么。不过依在下的所见,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还需要再耐心等上几个月。”

  “哦?百熙觉得天下形势会有巨变?”袁世凯顿时在床上坐起身体。

  孙元起道:“只是感觉如此。”

  “那百熙你对湖北叛乱怎么看?”袁世凯问道

  “具体如何,我也说不好。”孙元起确实说不太清楚,也不敢说得太清楚。像袁世凯这种枭雄,如果知道未来走势,必定会逆天而行的。

  “那就说个大致嘛!”袁世凯催促道。

  孙元起沉吟片刻,说出四个字:“必乱天下。”

  袁世凯以手拍床:“天维崩摧,沧海横流!袁某世受国恩,当此危急之时,自然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如今朝廷命我出任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按理也该早日南下平叛。袁某没有立即赴任,除了身患疾病外,还因为朝廷对我依然有猜忌防范之心,让我束手束脚难以施展。别的不说,就说剿抚所用兵力吧!

  “上谕中说,湖北所有军队暨各路援军均归我节制调遣,可湖北原有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共16000人,入川的入川,叛乱的叛乱,败逃的败逃,哪有可用之兵?至于各省援军,更是各扫门前雪,谁会在意湖北的死活?上谕中又说,让袁某会同调遣荫午楼、萨鼎铭所带水陆各军。什么叫会同调遣?就是袁某说的,他们乐意听,还能管点用;他们不乐意听,连个屁都不如。就凭这个,百熙你说我怎么能就任?”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袁世凯这番抱怨,其实是为满天要价做铺垫。他对孙元起抱怨,不过是想通过孙元起这个传声筒,把自己的报价告诉北京的摄政王载沣。

  孙元起识趣地做了回“捧哏”的角色:“那朝廷应该怎么样,才能让袁大人尽快平定湖北叛乱呢?”

  袁世凯不再矫情:“此次湖北叛乱,明面上是革命党闹事,其实背后都是立宪派的纵容和支持。所以要想平叛,必须先让朝廷做出一些让步,来拉拢立宪派、孤立革命党,然后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直逼武昌,方可荡平乱党。所以袁某有六个要求:

  “一、明年即可国会;

  “二、组织责任内阁;

  “三、宽容此次起事之人;

  “四、解除党禁;

  “五、须委以指挥水路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之全权;

  “六、须与以十分充足之军费。”

  孙元起心里暗暗盘算:袁世凯的这六个条件里,第一、第二条是拉拢立宪派,第三、第四条是招降革命党中的温和派,比如被逼着当上湖北军政府临时都督的黎元洪,第五、第六条则是给自己捞利益。六条之内面面俱到,听来就知道是早已经想好的条件!

  孙元起道:“这些条件,孙某不敢自专。不过回城之后一定以最快速度告知朝廷,还请袁大人敬候佳音,早作准备!”

  毫无疑问,载沣是玩不过袁世凯的,所以可以想见,最终必然一切都会按着袁世凯的要求来。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