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九十三、春在溪头荠菜花_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否谈拢?毕竟一家的藏书会比较系统些。”

  一旁的罗振玉此时插话道:“光绪二十四年的时候,我和绍兴徐氏兄弟等在上海创办务农会、《农学报》,并在昆山购地垦荒,辟种植试验场,期间曾有过一段交往,对他们甚是了解。徐氏兄弟家富资财,嗜书好学,藏书在浙东冠绝一时。

  “尤其是兄长徐树兰,思想非常开明。所有古籍不像别人一般珍藏深扃、秘而不宣,而是允许他人借阅。鹤琴就曾在徐家校刊图书多年,所以学问精进,一日千里,终以得题名金榜。

  “前几年,他独自捐银三万余两,在绍兴府城古贡院,创办了古越藏,供家乡读书人免费阅览。真是功德无量!可惜此举也耗尽了他们家底,加上前年徐树兰病逝,导致家贫如洗,如今只能靠出卖图书补贴家用了!”

  说到此处,罗振玉一脸感伤。

  孙元起也有些触动,便对张元济、王国维说道:“你们商议一下,如果合适,哪怕价格稍贵些,就把他们买下来吧!”

  想了想,又补上一句:“自从咸丰以来,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发、捻、回等祸乱,很多珍藏已久的书籍都焚毁散佚。如果现在不注意保存,将来会追悔莫及。如果以后再有什么好的藏书出售,我们就是动用学校的保证金,也要买下,毕竟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啊!”

  严复却说道:“要认真说来,内乱损毁的图书却比洋人抢走的更多,毕竟洋人抢走了他们还知道保存,没抢走的我们还知道珍惜;自己人糟践自己的东西,都没人心疼。不说别的,就拿乾隆间的四库七阁来讲: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大肆焚掠圆明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化为灰烬。发匪祸乱江浙时,文宗阁、文汇阁及其所贮《四库全书》被付之一炬;文澜阁《四库全书》大量散逸,丁申丁丙兄弟收集残余,仅得原书四分之一。这损失的三套半中,自己人占了两套半!”

  散会之后,张元济就马上给蔡元培拍去电报,询问徐氏藏书有无出售。很快得到了值得庆幸的回音:没有。

  因为这一大批藏书,涉及范围既广且杂,其中除了传统的国学书籍,甚至包括译学、算学、化学等西方译著,所以那些喜爱宋元珍本的藏书家不愿意收购,那些想买来作为学校藏书的买家又出不起高价,以致迁延至今。

  孙元起闻听大喜,连忙派张元济、王国维前往浙江商谈购书事宜。如果说张元济是去侃价,那么作为图书馆长,王国维的任务就是仔细检查图书的质量问题,别到最后闹出白菜卖猪肉价的笑话。而且这两人都是浙江人,也可以顺道回家看看。

  临行前,孙元起找到张元济,与他商议另一件事:建立经世大学附属学校。

  这件事在几年前就想付诸实践,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