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零七章 迁都_水浒真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面派完颜银术可去阻击各地援军。

  宗翰十万大军要围汴京本就是捉襟见肘。

  又得分出一万给娄室去守潼关,一万给银术可去阻截宋军援军。

  剩下的八万人根本无法彻底封锁开封。

  开封城内和外界的联系一只都没有被切断。

  因为开封太大。

  金军总有监控不到的地方。

  后来宗翰干脆放弃阻截信使,放任宋朝皇帝在各处调兵勤王。

  他就在城外,专打这些勤王军。

  只要物资补给进不了东京城。

  东京早晚会坚持不住。

  银术可也算是金军之中除娄室以外数一数二的干将。

  娄室刚刚大破范致虚十六万大军,威震陕西。

  银术可也在汝南一带击败了三路勤王兵马。

  每一路兵马的人数至少都有银术可三倍以上。

  两人凭借着第二次开封围城战,在汉土声名大噪。

  开封被围日久。

  却迟迟等不到任何援军前来。

  赵桓起初被刘韐调动起来的战心再度变得动摇。

  不过刘韐上次给他分析的东西他还没忘。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

  但是可以迁都。

  当日,天色未亮。

  净鞭响了三响。

  众官纷纷向殿中走去。

  太监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一个御史小官出列奏道:“臣有本奏。”

  赵桓点头道:“准奏。”

  “启禀陛下。

  兵部向各地发出的勤王调令已经有数月之久。

  至今无人能率兵赶到东京。

  依臣之见,金人定然调集重兵在半途堵截。

  苦守待援绝非是长久之策。

  还得另找办法。”

  李邦彦连忙道:“陛下,请派人出城与金军议和。

  现在议和还来得及。”

  赵桓心中暗叹。

  上次刘韐将他点醒以后他就恨不得将李邦彦这个投降派赶紧贬出京城。

  可是现在正值危难,投降派在城中势力庞大。

  相比起主战派那小猫两三只。

  根本就不在同一层次上。

  自己还不好动他们。

  于是只能当李邦彦说话是在放屁。

  昨晚赵桓已经和他老爹赵佶商量过了。

  两父子都继承了老赵家的不良传统,怂到了骨子里。

  眼下这种情况还不跑,更待何时?

  赵桓当了半年多皇帝,手段也学到了一点。

  今天在朝堂上,他就没有亲自提出迁都一事。

  而是秘传机宜,让一个无关轻重的御史提出。

  自己隐藏在幕后,先看这些朝官们怎么吵。

  随后再决定怎么对付他们。

  从某些方面来讲,赵桓的政治才能要比他父亲赵佶强不少。

  杀六贼,用李纲和种师道守城。

  现在又坚定迁都跑路。

  不过他犹犹豫豫,朝令夕改的毛病远远大过了他的优点。

  否则也不会错失逃跑良机,再被金人堵在东京城里。

  小御史提出了援军到不了东京,咱们得另想办法。

  皇帝又明显不想搭理李邦彦。

  立刻便有另一个御史出来禀道:“陛下。

  古有明皇幸蜀,大唐乃复。

  依臣之见。

  陛下可效法先人,往南暂避。

  如今南京陷于齐贼,西京落于金寇。

  开封四战之地,绝不能在承担国都之任。

  请陛下率众臣南迁。”

  这话一提出来,李邦彦立刻跳出来反对:“东京乃是大宋经营百年的都城,怎能说废就废!”

  不光是投降派,连主战派的人也跳出来反对。

  “陛下乃仁慈之君,怎能弃宗庙社稷于不顾?

  迁都之事绝对不行!”

  大家给我投票吧,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