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9章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_攻略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何以见人!”

  大明原本可以不用灭亡,可就坏在体制出了问题。

  大清,从开国以来的赋税越收越多。

  而大明,出了明太祖朱元璋,一年能有三千万两税收,其他皇帝的税收越来越少。特别到了崇祯皇帝,一年的税收只有一百万两,根本打不起任何一场仗。

  其最大的根源在于官员,秀才,地主。

  因为他们是免税集团,朝廷无法征得他们的税收。朱元璋征税,可是大军下乡,可到了明末,大军连县城都下不了。

  各地都有官僚地主秀才把持,农民只要将自己的地挂在他们身上,受到他们的庇佑。就能免掉不断增加的税收,借此方法避税。

  连丁税也都被地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糊弄。把农户的名字从黄册上去掉,写进白册,成为地方势力的私有农奴。

  朝廷也无法抽离,最终导致所有的税收只能转嫁到剩余的自耕农身上,压垮最后一根稻草。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整个大明王朝拥有的人口一亿五千万以上。可黄册登记的人口数量不到一亿人,与朱元璋开国时的人口几乎相同,甚至还少了几百万人口。

  清朝建立后,接收了明代的黄册,发现明末的数据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甚至于崇祯年间黄册上的人户姓名居然和洪武年间的一模一样。

  最神奇的是,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清朝人居然找到了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不知道是哪位积极过头的官吏,竟然提前把下一次要造的黄册都给编好了。

  大清之所以税收越来越高,就是借鉴大明的反面教材,推行摊丁入亩,地丁合一。让所有被地主豪强隐藏的土地,显现出来。也解开了千百年以来“丁税”对于生育的枷锁。

  只能说大明的灭亡成就了大清。每一个朝代,都是吃着上一个朝代的血肉成长的,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传承”。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