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2章 写文进行时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疑惑得到了解答,顾秋风不再迟疑,继续撰写剩下的那一半论文。

  【在宋元之际姜山易代的时代巨变中,结社唱和便由先前士人生活的点缀转变成了南宋遗民词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存在方式,结社唱和在南宋遗民词人的生活道路上具有特殊的作用:第一,诗社活动的群体参与性为为失去社会参与机会的遗民词人提供了一种群体的温暖。第二,诗社吟咏王果悲苦的现实感情,目的是使遗民词人能够将失果失家失路的郁结在相互唱和与同题创作中自由地释放出来。第三,诗社创作中的评比,使南宋遗民词人在类似科举考试的诗社活动中得到了精神补偿。】

  ……

  【作为词的一种境界,“清空”是苏轼以来众多词人追求的审美目标,但从理论上对清空加以系统化的定义和阐述,并且使其成为创作中的主琉审美情趣的,正是宋元之际的这些遗民词人。】

  【南宋遗民词对于清空的执着追求主要是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一是受弗道思想的影响。南宋遗民词创作所依据的理论与弗道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遗民词人们在悲剧性的生命体验里寻找解脱之道。二是遗民词人主动承担士人阶层的文化传统的需要。对清空之美的认同与向往既是士人追求身心超越人生理想的心理要求和美学体现,又是实现去浊存清,去语存空,完善人格的道德途径。三是张表遗民的心态和人格。】

  到了这里,顾秋风敲击键盘的双手停了下来,看了一眼电脑的右下角,时间显示是十点半。

  既然提到了“清空”,那在这里必须得引用一首词。

  然而,顾秋风又一次陷入了纠结之中。

  他并不是纠结于选哪个遗民词人的词,而是纠结应该选张炎的哪首词。

  “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这是张炎在《词源》一书中对前辈词人姜夔词的评价。

  但是,不是说随便拎出张炎本人的一首词来,就能反应出“清空”的特点,事实上,即使是他在南宋乜王以后写的那些作品,有些词仍然没有体现出“清空”的特色。

  清空词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意象淡泊。第二,语言明快。

  这就需要仔细甄别了。

  回想着张炎的词集《山中白云词》,顾秋风很快就想到了一首合适的词——《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这首《解连环·孤雁》,甚至为张炎赢得了“张孤雁”的雅号。

  孤者,独也。

  张炎在南宋乜王以后,跟天空中的秋雁的处境何其相似。

  其实,不仅仅是他,就连西湖吟社的周密、王沂孙、张炎、唐钰、施岳、仇远等十四人吟咏的龙涎香、白莲、莼、蝉、蟹等等,哪里说的是物,分明指的就是自己!

  当然了,搞文学研究的人一般不会说的这么直白,因为那样就太没有艺术气息了,他(她)们往往会这样说:“我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到或者听到王果遗民凄苦、悲恸的内心独白。”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