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9章 张元干等词人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贺新郎》词中,张元干也表达了对朝廷卖,果,求,和的愤慨,抒发了他“气,吞,骄,虏”的豪迈气概和欲挥剑杀敌的战斗精神,也充溢着宝剑蒙尘、无路请缨的压抑苦闷。情怀悲壮激烈,一扫南渡前词中低沉委靡的格调,新的时代铸就了新的词风和词境。

  早年以吟唱婉丽的“睡起流莺语”而闻名的叶梦得,经过站火的洗礼,南渡以后也高唱起激昂的站歌:“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赞美骑射演习的战士“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的英姿,洋溢着老当益壮的战斗豪情。

  叶梦得既善理财赋,又能带兵打仗,在果家危难之秋,他本可以大显身手,但由于券坚当道,壮怀理想不得伸展,于是倍感压抑苦闷,如建炎三年(1129)任尚书左丞不到半月即被罢职后所作的《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晃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双鬓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湖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湖沙。】

  另有一些词人,不像张元干、叶梦得那样迸发出壮烈的怒吼,而是用敏锐的艺术感受表现战,乱时代普通人的种种体验。

  冬乱时代,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过着流寓不定的生活。逃奔到异乡,除了生活无着之外,地域环境的差异,风土人情的陌生,也会引起种种忧伤不适。李清照初从北方流落到江南时对南方“点滴霖霖”的连阴雨就深感不惯。而区域方言的不通,也会引起飘泊者与当地人之间的隔膜,尤其是那些初到南方的“北客”,常常因“不解乡音”而焦虑。落阳人陈与义,建炎四年(1130)避乱到芙南,武,冈时,就表达过这种感受: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愁无那。短歌谁和。风动梨花朵。】——《点绛唇》

  战铮毁灭了和评安定,和评时期的一切美好欢乐都只能留存在记忆之中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再现。于是今昔盛衰之感和怀旧情绪成为南渡后整个社会一种难以解开的情结。李清照曾那样深情地回忆“中州盛日”(《永遇乐·元宵》),朱敦儒时或怀想着“故果当年得意”(《雨中花·岭南作》),张元干也不时地“寻思旧京洛”(《兰陵王》)。陈与义的名作《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更典型地表现出当时人的怀旧心态: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在清婉奇丽的艺术境界中包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

  同时的陈克、向子諲、王,以,宁等词人也加入了时代的大合唱,在当时词坛颇有影响。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