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宋国军改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鸾也动容,安抚道:“张广顺,你辛苦了。”

  张广顺抹着眼泪说道:“小的不辛苦,辛苦的是郡主和陛下。去年,你们过得太难了。”

  李青鸾心头一动,看来自己这个棋子布对了,他知道不少宋国的机密。

  “坐,都坐!”李青鸾招呼道,“刚才本郡还在跟辅仁说,这次来宋国主要有两件大事。其中一件大事,就是探知宋国的军情,尤其是在西北的部署计划,好对症下药。广顺,这件大事,落在你身上了。”

  “小的一直牢记郡主的吩咐交代,侥幸进了枢密院,一直在用心收集军机。因为枢密检详局和保卫局的人太厉害了,小的不敢留文字,只敢把机要记在脑子里,夜夜默念一遍,不敢遗忘。”

  张广顺慷慨激昂地说道。

  李青鸾即激动又欣慰,“好啊,大夏有你这样的忠臣,肯定能战胜弱宋,尽据陕西,奠定王霸基业。”

  “谢郡主。那小的就一一详述掌握的宋国军情。”

  “好,辅仁,你拿笔墨,好好记下。”

  “是。”

  “郡主,李统军,赵似,嗯,现在改名为赵濤,他正式登基继位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对枢密院和三衙禁军进行改制。”

  “枢密院废各房,各都承旨、承旨等官职罢停。新设参谋、典军、军需三署,以及秘书、总务、枢密检详、军情侦查等局。温益为崇政殿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孙路为垂拱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参谋都参军,专管参谋署事。”

  李青鸾插问了一句,“没有知枢密院事?”

  “是的郡主。据说是群臣以赵似做过枢密使,判过枢密院事,故而不敢犯讳任此职。”

  李青鸾冷笑一声,玩的什么把戏以为别人不知道?只设副职,不设正职,意味着做了官家的赵十三要直接掌管枢密院。

  “孙路,可是知熙州州军事,煕河路经略安抚使孙路孙正甫?”李青鸾又问道。

  “回郡主,正是此人。”

  “本郡记得,跟着赵十三一起升迁回开封的,还有知庆州州军事,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胡宗回胡醇夫。他现任何职?”

  “回郡主的话,胡宗回成了兵部侍郎。”

  李青鸾目光一凛,“赵十三倒是知人善用。胡宗回虽然也熟悉军略边事,但是性子过于刚直执拗。倒是孙路,不仅熟悉军略边事,更知道随机应变。嗯,广顺,你继续。”

  “是,郡主。刘韐为垂拱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典军都虞候,专管典军署事;陈师锡为崇政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专管军需署事;曾葆华为枢密院秘书局录事;长孙墨离为枢密院枢密检详局录事;岑猛为枢密院军情侦查局录事...”

  李青鸾在心里细细琢磨了一会,“温益此人,性格温和,以前就跟赵十三关系融洽。听说赵十三此前在开封城办案,得了时任开封府的温益不少帮助。现在赵十三用他为同知枢密院事,说白了,就是用他听话。”

  “广顺,你说说这枢密院三署各局,到底是干什么的?”

  “是,郡主。宋国官家颂布过《枢密院条例会典草案,听说是他亲自拟定的。根据该条例,参谋署负责宋国水陆兵马各部的编制、军训、各部及该部将官考成、战略规划、兵役动员等以及作战指挥。”

  “统一训练,统一指挥权...”李青鸾轻声念道,“赵十三跟他先祖的想法,真是截然不同啊。”

  张广顺等了等,看到李青鸾的示意,正要继续往下说,突然听到楼下大门外街道上一片慌乱,然后听到有人大吼道。

  “内外警察厅外东城分局巡警大队奉命办案!”

  屋里的空气凝固了,李青鸾、李辅仁、张广顺面面相觑,藏不住的惊慌。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