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一十四章 有客泛海万里来(四)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银行公会的公库里,存多少款子,才能按比例开汇票。我在酒楼里听人说,这样一来把那些没本钱的小银行卡住,以前出事的多半是他们。二来有了这个保证金,万一出了事,还有兜底的。所以现在的汇票,成了通用汇票,银行之间都认,有的大商号也人。”

  “那跟银圆劵不一样了吗?”尹萨克滴咕道。

  “还真不一样。银圆劵面额小,随便用,不需要任何手续费,而百姓、商号、官府都认。汇票面额大,兑现需要手续费,多少我就不大清楚。除了银行和部分大商号认,大部分商号、百姓和官府都不认。”

  听杜达这么一解释,约翰和尹萨克都清楚了。

  “那各国商人进入宋国,把金银换银圆劵的多不多?”

  “那些来过几次的老熟客,进到广州或者上海港,第一件事就办银圆劵和汇票,好处多多。初来乍到的生客,大多数是不愿意办的。只有吃过些亏,下回来了,就记得去办银圆劵和汇票。”

  约翰和尹萨克对视一眼,心里有些不安,又忍不住问了一句。

  “为什么?”

  “办银圆劵和汇票,方便又实惠啊。”杜达答道,“各海港的银行,广州、泉州、明州、上海、东兴等地各大银行,都是最讲信誉的。”

  “海商带来的金银,纯杂不一,到那些支行去换银圆劵,打汇票,最公正不过。一船的金银换了银圆劵,你一个包袱卷着就走。要是打成一张汇票,你可以直接藏在口袋里。就算遇到什么意外,跑也跑得快些。”

  这话说得。

  “你要是不肯换,直接拿着金银跟商行交易买东西,呵呵,那就没有那么公道了。一来金银的兑换水牌价,银行是一回事,商号又是一回事。这中间的差价可多可少,要是傻一点被人当了肥羊宰,那你自求多福了。”

  “二来商贾们带来的金银,杂色各样,银行有办法厘清,又有别的赚钱法子,为了多收金银,好去存国库多发行银圆劵,或存公库提高汇票额,往里面贴水都行,所以收得公道。商号那边没有办法厘清金银成色,闭着眼睛杀价,拼命压你的成色,好狠狠赚一手。人家就算不黑你,沾两手水,你也吃亏不少。”

  看到约翰和尹萨克脸色越来越黑,机警的杜达脱口问道:“两位难道没去换银圆劵?”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