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苏定波行路记-(四)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待苏定波。

  吃饭时喝得酒,也是红薯、土豆、玉米等杂粮酿造的“大曲”,不同的水质,酿就出不同口味的大曲,风格各异,不过都是自产自喝,不会拿出去卖。

  苏定波发现,在拓垦团或农场里,有一个大好处,自己酿酒不用缴纳酒税。

  酒税此前是大宋重要的物产税。自从新政之后,相继建立起数十家酒厂,进行大规模地制酒,去百姓家里收酒税,反倒少了——不过有检举,还是会去收的。

  可是地方官府的税吏,就算收到检举,也不敢去在拓垦团或农场收酒税。

  万一把你当袭扰的山蛮收拾了,找谁喊冤去?——人家归枢密院管。

  苏定方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考察当地的出产。

  现在湖南和江西郡,生产力最强的可能就是这拓垦团,现在叫农场。他们除了主种稻谷、配种红薯等杂粮外,还因地制宜地种桑养蚕、种茶制瓷,在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还有大规模地种植棉花。

  在潭州、鼎州、衡州已经有了丝绸厂、纱厂和棉布厂。各农场的丝茧和棉花运到这几处,变成了丝绸和棉布。

  出产还有茶叶、瓷器、果脯等等,嗯,还有猪鬃毛和桐油。

  这两个东西看着不显眼,其实在工业上用处很多,比如造船就需要很多猪鬃毛刷子,给船板刷桐油,做第一道防水处理。

  随着火器的大规模应用,猪鬃毛刷子需要的越来越多——尤其是海军,清理舰炮炮膛少不了它,而且火炮开火几次后,炮管温度很高,毛刷子很容易就损坏掉了。消耗品啊!

  除了海军,海面上跑的大宋船只,除了渔船,民用船只谁上面不装几门火炮?——惦记船上财富的人太多了。

  苏定波在自己的本子上又记下一笔。广州已经是南海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和海运中心,这种物资的需求是海量。

  顺水到了衡州衡阳,湘水和未水在这里汇合,这才是完整的湘江。

  其实湖南下岭南最好的通路,就是前秦时期打通的通路——湘水南下,过永州,在兴安通过前秦时期挖掘的灵渠,与漓水相连,一路东进,在梧州汇入西江,直奔广州。

  只是这条路便利是便利,就是绕得有些远了。

  不管如何,衡州现在是湖南郡南边重镇,衡阳县城里工厂林立,多是靠湘江农垦师下属各农场的出产做原材料。

  到了潭州,苏定波坐了船,沿着云泽湖,去鼎州和岳州等地转了一圈,本子上的资料更加详尽。

  湖南郡,光是农垦师各农场的物产,就能很好地满足广州港海商的部分需求。

  《青葫剑仙》

  ——丝绸品质不差,但产量跟江东和东海比,相差很远。只能做种类上和数量上的补充。棉布有一部分,数量不少,但是更多的是满足两湖和巴蜀等地的百姓使用,能用到海贸的不多。

  茶叶和瓷器,猪鬃毛和桐油等物,可以成为南下的主力产品。

  苏定波一项项盘算着,开始草拟报告的底稿。叶逊需要一份详尽的商业调查报给到他。

  突然有岳州官府的人急匆匆地来找到。

  “你是金利钢铁厂总经理苏定波?”

  “是的。”

  “官家传你!”

  苏定波吓了一跳,“官家?他传我?官家传我去开封干什么?”

  “我们怎么知道?不过官家不在开封,在江夏。官家传你去江夏面圣,快,赶紧动身。”

  岳州官府的人催促着。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