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 要议和的高丽(二)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力量,元气大伤,离全部崩溃只差一口气了。

  吴延宠强撑着精神,微微颤抖着声音问道:“不知贵国有什么条件才肯议和,放还我国被俘军民。”

  任懿也睁大着眼睛,满怀期望又忐忑不安地看着种师道。

  “这个不归我谈。两位使节去到开远城就知道了。”种师道一口回绝了吴延宠的话,继续公式化地往下说。

  “根据你国安西和安北都护府的文册卷宗,在浿水江—椒山城—狼山—且沃城以北,有丁口九万,其余百姓大约四十万左右。经过检点,还余丁口五万余,百姓二十七万。这些人大部分早早就听从劝告,附聚到南浦、新浦两港,依靠我军的救济,度过了寒冬。其余的,部分饿死冻死,部分死于你军的烧杀抢掠。”

  任懿、吴延宠心中已经麻木——一是此前损失太大,安北、安边两界的这点损失,反倒不算什么。二是安北、安边两界的百姓,一直游离于高丽主流,属于蛮荒化外的边缘人物,朝野内外,很少关心他们的死活。

  所以现在也不会把他们的生死放在心上。

  种师道说完后,“两位使节,本将已经通报完毕。你们是即刻启程,还是歇息一晚,明日再出发?”

  “即刻出发!”吴延宠立即答道。

  任懿、吴延宠一行人换了马匹后,很快又出发了。一路上紧赶慢赶,第二天赶到了安州城。

  在宋军严密把守的原高丽国安北都护府里,崔弘正看到两人,脸色一下子变了。

  “怎么是你们两人为使节?”

  “事由我们起,自然由我们结束。”吴延宠暗然地说道。

  崔弘正深陷的眼窝,溢出浑浊的泪水。

  “完了,全完了!高丽国,完了!”

  任懿安慰道:“崔相,一时成败,还请不要放在心上。这次议和成功,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定能恢复元气。”

  崔弘正惊讶地看着勉励自己的任懿,转头看向吴延宠。

  “吴相,你难道没与任相分析说道吗?”

  “分析说道什么?”任懿不解地问道。

  崔弘正没有理他,继续问吴延宠:“吴兄,难道现在你还没看出宋国的战略吗?绝我民力,竭我国力,国困民穷再兴风作浪...此计谋与昔日疲辽之计如出一辙。”

  “崔兄,我看出来了又能如何?”吴延宠阴沉着脸答道,“我与任相为议和正副使,你难道还看不出,朝中是怎样一个局势?”

  “李资谦与庾禄崇合流了?”崔弘正喃喃地问道。

  “呵呵,我们国丈转进之灵活,连宋国青龙旗的游骑兵都愧叹不如。”吴延宠讥讽道。

  “两位,到底怎么了?”任懿猜出些什么,但是不敢相信,恼怒地喝问道。

  “任相,事到如今,想必你看出些什么来。”

  “我看出什么来?”

  “李资谦和庾禄崇、高令臣、崔思诹合流,难道你没有收到风声吗?”

  面对吴延宠的追问,任懿没有出声。

  “朝中众臣一致推举我们出使议和,难道你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议和无论成败,我们回去后,都会被贬窜海岛。如此惨败,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谁来承担?大王还是国丈?当然是身为正副执相的你我了!”

  任懿哆嗦着嘴唇,喃喃地念道:“我没有负君上,没有负高丽,为何要我担罪?”

  “这重要吗?”吴延宠反问道。

  崔弘正冷冷地看着争论的两人。

  此时的他已经心如死灰,最后一点希望也不再有了。以吴延宠和任懿为议和正副使,很明显是大王和群臣们达成了一致,把主战派推出来当替罪羊。

  即找到了背锅的人,又能为自己和盟友上位腾出位置来,好算计啊!想必此前自己这些主战派,在国丈眼里,都是可以利用的棋子。

  李家,死性不改啊!大王危矣!外有大宋虎视眈眈,内有奸臣擅权乱政,高丽危矣!

  可是这一切,跟我这个死人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一刻,崔弘正勐然想起跟自己在殿上争吵,痛骂自己的宋国使节李迨。当初他离开开京时,当着高丽众人恨然道:“国辱使死!今日我大宋被高丽如此羞辱!李迨定要踏破开京,否则万死难洗此辱!”

  难道这一切都是天数?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