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2章 明旨暗诏_重生之将女为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宁不明白皇帝怎么将肖录让人去南疆与雨季联系上了,但疑惑归疑惑,答得还是蛮快的:“六七月正是多雨的时节。”

  “余淮大坝重建得如何了?”

  皇帝又问。

  安宁顿时反应过来皇帝在担心什么,当下也是内心沉重了起来:“如今还未过半。这次羌国突然出兵,牵制了大量人手,导致大坝的重建一直被搁置。如今战事缓解,才得以重新投入大坝重建的事。”

  大坝还没修好,雨季又将来临。

  南疆多雨,一旦雨落下来,香漳河水大涨,没有大坝防治,到时候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漳怀一带,又将迎来一场灾难。

  昨年的粮食就没能收上来,今年大战国库都掏空了。

  若是今年又颗粒无收,冬日里定然会闹饥荒。

  到时候朝廷还不一定能挪出粮来救灾。

  民怨激愤之下,恐易生民乱。

  然比起这个,眼下皇帝更担心的,还是另一件事。

  当年五家建国时定下的约定。

  如今晏家后继无人,李家被满门抄斩,只剩下许、顾两家。

  若温家无人,这皇位后继者……

  “备笔墨,请皇诏。”

  皇帝沉声吩咐。

  安宁大惊之下抬头,迟疑着不敢动身。

  皇诏不同于圣旨诏书,而是转用于册立储君,遗告朝野即位新帝的诏书。

  皇帝先前还对端王有所不满,怎么突然之间,就下定了决心,要请皇诏立储了?

  而关于这皇诏,还有一个皇诏即遗诏的说法。

  只因为一般帝王下皇诏,都是在弥留之际,那是因为皇诏对于尚在位的帝王而言,无疑于是一道催命符。

  一旦皇诏下了,就不可再罢黜储君,群臣自然就会倒戈未来新帝,从而对在位皇帝的命令有所懈怠。

  若册立的储君是个有野心的,想要早日登上帝位,掌握大权,还可能会暗中下毒手,或者联合群臣逼宫。

  所以,皇诏下后,就意味着皇帝已经做好了退位的准备。

  安宁被皇帝突然的决定惊得不敢动弹,直到皇帝呵斥出声:“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

  安宁一惊,回过神来,连忙就要退出去取皇诏,却又被皇帝叫住:“支开宗祠的人,将皇诏换出来。”

  这又叫安宁不解。

  皇诏由宗祠保管,皇帝要取皇诏,怎么能背着宗祠的人?

  这不合规矩啊!

  “这件事,绝不能再让第三个人知道。”

  皇帝沉着眼叮嘱。

  安宁心下一沉,知道这件事恐怕不想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恭敬地应下,安宁迅速召集影卫,悄悄赶往宗祠,连夜将皇诏调换出来,送到皇帝手中。

  皇帝提笔疾书,将在心中拟定了千百回的内容,一一详尽地写下。

  停笔,盖上山河印,皇帝又另取了圣旨,另外下了一道旨意。

  待墨痕吹干,皇帝亲手将皇诏放进装圣旨的匣子里,盖上暗层,再将普通的圣旨放入其中。

  皇帝将匣子交给安宁,道:“你即刻带着圣旨前往西疆,务必将东西亲自交到舒澜手中。”

  安宁看一眼装圣旨的匣子,很是意外。

  皇帝将皇诏交给孟舒澜是什么意思?

  是怕自己出了意外,皇诏被人掉包,所以交给孟舒澜保管,以待之后公示?

  还是……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