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1章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完全是读书人_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周幽王不行,秦皇汉武也难为无米之炊!!”

  陈寒解释完了之后,朱标他们恍然大悟。

  从气候的角度上来看,的确如同陈寒说的那样。

  而陈寒也用种种证据,说明了,当时周幽王所处的年代寒冷,粮食产量低,所以导致内外交困。

  可能根本不是周幽王昏庸无能,而是无能为力。

  甚至可以说举国对于这种情况都无能为力。

  但是总得找出一个人来背黑锅不是?

  而让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流传如此之广的,居然不是在正经的史书上,而是通过话本戏剧流传。

  至于可考的年代已经不知。

  反正按照记载这件事的人的尿性来看,定是某些官员。

  毕竟西周灭亡得找原因啊。

  读书人做官后,总不能说是做大臣的没能力。

  如果这样说了,那就是间接说自己这类人无能。

  于是周幽王个人昏庸、宠信奸佞、烽火戏诸侯这些脏水就泼了上去,那是多好的话本故事啊。

  剧本一定是这样的,幽王昏庸宠幸奸佞奸臣虢石父,他废长立幼,败坏伦理。

  朝中一定有忠臣劝阻,但是幽王不听忠臣劝告,一味听奸臣虢石父的话,反倒将忠臣下狱。

  甚至虢石父还献计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来逗笑宠妃褒姒,最后导致灭国。

  这是多么有教育的案例啊。

  我们读书人都是忠臣,昏君一定是身边有奸佞小人,昏君宠信奸佞、远离忠臣、一味沉浸男欢女爱,导致家破人亡。

  王爷们也不是傻子啊,一听陈寒这么解释就知道。

  看起来这么多年对于周幽王的评价,有点冤枉了他。

  陈寒接着讲:“到战国时代温暖气候依然继续。

  从《诗经》中所提粮食作物的情况,可以断定,西周到春秋时代,黄河流域人民种黍和稷,作为主要食物之用。

  但在战国时代,他们代之以小米、麦和豆类为生。

  孟子在《孟子·告子上》篇言:“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孰矣。”

  麰麦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麦子。

  这种变化大约主要由于农业生产用具改进之故,例如铁农具的发明与使用。

  而比孟子稍晚一点的荀子,不仅证实了孟子说的话,更记载了,当时在齐鲁地区粮食种植可以一年两熟。

  该说法记载在《荀子·富国篇》——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到了秦朝和前汉气候继续温和,秦朝吕不韦所编的《吕氏春秋》书中的《任地篇》里有不少物候资料。

  《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今北方地寒,有冬至后六七旬而苍蒲未发者矣”

  而在汉武帝刘彻时,司马迁作《史记》,其中《货殖列传》描写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蜀汉江陵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