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八九章_抗日之晋北小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呵!若只是现在来看,那当然好!而且是最好的模式!人民军队若想在敌后存活下来,那是必须信奉此理的。”沐阳想了一会儿,决定回答得含蓄一些。

  “你果然明白!哈哈!”

  王旅长非常高兴,今日收获不小,他在八路军中又发现一位革新派,而且还是年轻人!

  这可是个大发现。

  有革新派,当然也会有保守派。不过共产.党内不搞派系对立,这保守只是相对保守。

  至于为什么保守?这是因为大部分干部没那能力,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也没那个自信保证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自然会变成“相对保守”的一群人。

  至于革新派,那就是有能力而且还有胆识之人。

  那是人才,必须要争取。

  …

  晋察冀八路军和新四军一样,都在日伪军腹地,周围几乎没有友军支援,即使有也远在百里之外。战士们若是遇上困难,友军是无法及时支援的,所以只能靠自己。

  他是359旅旅长,隶属于120师,来晋察冀帮助友军作战。

  120师不搞生产、也不用反间谍、更不用担心根据地被毁,可以全身心与日寇作战,这本来是好事。

  可对晋察冀而言,却不是好事,因为这加重了他们补给的难度。120个师加上独立支队足足有两万战斗员,这些人都是要吃饭的,他们手里的枪也需要子弹来喂饱。

  还有药品。

  还有炮弹。

  还有其他特殊营养需求。

  若是120师不在,晋察冀的干部会轻松很多,后勤压力骤减。

  于晋察冀而言,“仓库在前方”才是真理,依靠敌人的资源就能活下去,谁会喜欢靠着产出不稳定的土地来存活?反倒是对于镇守延安的部队而言,沐阳的那种补给模式更加科学有效,也是他早有设想过的。

  对于与晋绥军北路军共同作战的八路军而言,这样的模式也是科学的。对于在晋南开辟战场的八路军而言,这也是有效的。

  因为这两地在封锁网南边和北边,日军封锁程度相对而言教轻,可以得到来自延安的补给。

  唯独对晋察冀却是无效的。无他,日军封锁太过严密,凭借八路军如今的运输能力,无法突破层层封锁越过太原铁路封锁网将补给送到五台。晋察冀在战争初期完全就是一个“孤儿”,几乎得不到任何物质上的援助,只能自力更生。

  原本从军梦想着开天辟地建立新国家的战士,来到晋察冀后却变成了务农兵,依旧没有离开这养育生命的土地。

  他们把很多时间都消耗在了生产上面,难免在训练上有所欠缺。这样的半务农部队居然能打赢日军这种高度职业化的强军,几次逼退日军的围攻还给予敌军有效杀伤……这简直就是奇迹。

  王旅长看晋察冀这些团长营长支队长,几乎都是一个样。

  哪怕他们外

  请收藏:https://m.aicms.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